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就业优先稳固民生之本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就业关系到每位劳动者的权益,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就业稳则民心安。”山西省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代表说,多措并举稳就业,体现了党和政府做好就业工作的决心以及鲜明的政策导向。
吴秀玲代表介绍,近年来,朔州市共建成75个就业服务站,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下一步,将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持续强化劳务品牌建设,发展特色技工教育,实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加快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
过去一年,我国就业主要指标顺利完成,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随着稳就业、促就业一揽子政策落地落细发挥合力,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完善,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不断稳固。实现今年的就业目标,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刘洪委员说。
“下一步,要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刘洪委员表示。
“就业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全过程,各部门政策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让普惠精准的就业政策协同发力,覆盖各类就业群体。”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醒村代表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赵醒村代表说,帮助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要从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改革,结合社会实际,提升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特点,并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开展思政教育。”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委员说。
方守恩委员介绍,近年来,同济大学集全校之力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纵深推进“三全育人”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共同奏响育人“大合唱”。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委员深有感触。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任少波委员认为,要深刻把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联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战略属性,突出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努力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学科尖峰上走在前列。”任少波委员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罗丹代表说,近年来,学校突出“产城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下一步,我们要努力发挥优势、强化特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知识,还要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有深入的认识。建议增加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罗丹代表说。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
“从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到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枝叶关情的民生温度,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院长王广发委员表示。
王广发委员说,近年来,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我国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前四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这将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更多群众就近方便就医。
“改善护理服务是提升医疗质量和就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护士长于洋代表认为,面对当下长期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机构发展缓慢等挑战,要建立起长期护理人才职业发展和培养规划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出台更多吸引报考招生和毕业到岗就业的激励保障措施,提高长期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打通专业护理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要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代表说,“我们将继续提高药品品质和工艺水平,让老百姓用上更多好药、放心药。”
邢界红代表建议,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经典药方赋能,既要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传统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和原理。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提升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研发的能力,增强人才竞争优势,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用心用情托起群众安居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住有所居,是重要的民生目标,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内容,凸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李岩委员建议,保护行业主体信用,化解房企资金风险,加大对优质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支持房地产企业补充流动性。盘活存量闲置房产,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程,为更好托举起广大群众的安居需求添砖加瓦。
住得上,还要住得好。“要着力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辽宁省阜新市市长周鹏举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我们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过程中,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周鹏举代表建议,结合城市人口实际和人口结构,完善项目申报要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提升建设品质。”河北省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石津金代表建议,从全寿命周期完善质量保障措施,做好全过程质量管控,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同时,围绕低碳技术、智能建造等领域持续开展攻关,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推动工程建设向品质化、绿色化、智慧化的模式转型,实现工程质量、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综合目标。用一项项安全、绿色的城市基础设施精品工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我国不断完善养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增加,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市长王伟代表介绍,石嘴山市出台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快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要努力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让更多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品质和保障。”王伟代表说。
“做好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浙江省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叶苗代表表示,宁波市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上持续发力,连续17年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近3年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17.7亿元。
叶苗代表表示,要持续加大服务型机构建设,持续优化社保经办管理和服务,推进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建设,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我国加大基本养老的财政补助力度,在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委员表示,接下来,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董洪川委员说,要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构建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实施优化孤寡老人服务行动和失能老人照护行动。同时,加强智慧养老、养老照护和社区照护等领域交叉合作,进一步优化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的城市人文环境。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如今,我们村里建设了图书馆、村史馆、文化院坝、民族文化广场等农村文化活动阵地,搭建起多样的群众文化舞台,免费开放给村民使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代表说,古路村悬崖索道建成后,交通便利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了村民家门口。“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关系乡村文明建设成效和群众获得感,要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郑望春代表表示。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近年来,我国文化生产力和创造力不断释放,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喷涌而出,带给群众切实的获得感。
“要创作出更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的优秀电影作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傅若清委员表示,“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从新时代的万千气象中挖掘反映现实生活的闪光题材,满怀真诚地拍摄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对苗绣等贵州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保护、创新,通过民族文化产品、手工艺产品等,创新演绎非遗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之美、文化之美。”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代表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夏华代表认为,应培育数字艺术、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