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政协编写文史资料《大渡河专集》 助力文旅发展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1-12 12:03:44 编辑:王卫东 点击:
从乐山市沙湾区政协获悉,近日,由沙湾区政协组织编写的文史资料《大渡河专集》正式问世。
《大渡河专集》文史资料收录有关大渡河特别是沙湾段的历史、物产、水患、水运、建设、文化及诗文这7个方面共计20多万字的66篇文章,既有典籍记载、历史考证,又有诗词歌赋、散文记叙,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展现大渡河沿线的风俗、风物、风景、风情,揭开大渡河前世与今生的神秘面纱。
“编写工作历时1年多,我们探寻古籍旧典、遍访乡贤远客,辗转各地、博采旁搜,对大渡河特别是沙湾段历史进行了充分考证考察和深度挖掘发掘,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沙湾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大渡河是长江水系岷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果洛山南麓,流经青海和四川两省,在乐山城南注入岷江,最终汇入长江流入东海,孕育了优秀的大渡河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大渡河历史悠久,据考证,远古时期,大渡河中下游就有人类的活动痕迹,沿线多处发现有石刀、石斧等石器时代的文物,距今已有1万多年。大渡河景色壮丽,整个流域拥有贡嘎山、海螺沟、金口大峡谷、黑竹沟、峨眉山、乐山大佛等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特别是开发大渡河梯级电站形成的数十个高峡平湖,与沿途危崖、绝壁串珠成线,构成大渡河险峻、幽深、美丽、雄壮的独特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渡河风景道成为川滇国家级旅游风景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渡河文化灿烂,独特的自然条件、广袤的地域分布、众多的民族聚集,孕育了丝路文化、茶马文化、康巴文化、藏羌文化、毕摩文化、“三铜文化”等特色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沙湾区以大渡河风景道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大渡河保护与开发,建成了大渡河国家湿地公园、沫若戏剧文创园、铜河乡村记忆综合体、沙湾现代林竹园区、铜河银滩等文旅农旅特色景点,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旅游,带动当地经济蓬勃发展,促进沿线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大渡河沙湾段美女峰景区开发、红房子艺术村建设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纵深推进,正加快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渡河专集》文史资料的问世,将有效弘扬大渡河文化,助力当地文旅经济繁荣,推动沙湾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为乐山建设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贡献沙湾力量。(沙湾区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