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森林产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形成“林业+”产业发展模式,振兴宜宾和美乡村。
深入开展调研,确定“森林粮库”发展重点
宜宾市林竹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是‘粮库’”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决策部署,开展“森林粮库”建设调研,完成《竹食品产业调研报告》。宜宾现有方竹、苦竹、水竹等典型笋用竹林37万亩,楠竹、麻竹等传统笋材两用竹林51万亩,可年产鲜笋20余万吨,还有绵竹、黄竹等大量可开发乡土竹种资源,竹食品加工企业不断在宜集聚,竹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同时,宜宾是油茶天然分布区,也是全国主要适生区域之一,现有油茶面积10.9万亩,其中成片油茶挂果林1.8万亩、年产鲜果1万吨,可用于发展油茶种植的林地面积7万亩以上。国家和省级财政出台新造油茶基地补助政策后,业主和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
强化创新示范,建设特色优势“森林粮库”
一是林竹品种创新。宜宾有乡土竹种58个,其中面积较大的楠竹、方竹等笋用竹7种、面积97.44万亩,黄竹、慈竹等6个主要的纸浆竹种均为丛生竹、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总面积230余万亩。选择黄竹、绵竹、楠竹等7个本地优势竹种,开展笋(材)用竹林丰产培育技术示范。依托宜宾竹研院开展绿竹、雷竹等优良笋用竹引种示范已取得明显成效,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依托总面积2562亩的宜宾国家油茶良种基地,年可出圃良种油茶壮苗400万株,自主选育的翠屏15号、16号、37号和江安1号、54号5个油茶品种已经被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林木良种。二是经营模式创新。高质量实施“竹林规模经营”项目,鼓励企业、村资公司、专合社等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入股、合作等模式,集中资源统一开展抚育、施肥、建设林区基础设施,采取林药、林菌和林下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提高综合经营效益,已累计培育笋(材)用林13.22万亩,涌现出长宁美川林业专合社等一批助农增收、定向供应竹笋的典型单位。兴文县笋用竹增笋培优全产业链示范建设项目入围四川省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创建项目。三是产品研发创新。通过专班宣传、专家指导,部分笋企已逐步转变发展思路,在原料选择和产品研发方面有了一定突破。长宁丰泰吾厨、翠屏有正农业率先开展不同竹笋营养成分分析和笋粉衍生产品研发试制,叙州叁鑫食品完成竹笋、竹荪等系列预制菜研发、翠屏九州油茶公司和兴文麒麟苗乡专合社完成茶油及护肤品研发并推向市场。
做优精深加工,提升“森林粮库”质量效益
企业迭代升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市内笋企到浙江考察学习、邀请笋加工领域专家到企业指导。通过优化竹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引导竹笋加工企业通过开展工艺革新、技术改造、“机器换人”等,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开展标杆示范企业评比,支持丰泰吾厨等具有科研团队的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引导笋企向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标看齐。
引培头部企业。一是紧盯竹食品加工头部企业,联合县(区)开展招商推介,浙川农业、郑州佳龙等一批竹笋加工优质项目已落地或投产。二是强化本土企业培育,重点针对创新意识和投资能力较强的企业,如丰泰吾厨、金豆食品、浙川科技、有正农业、九州油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原料等困难,促进潜力企业做优做强。
打造专业园区。长宁双河竹食品加工园已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现有建成投产笋企8家、在建企业1家,年竹笋加工能力达10万吨,2023年实现产值3亿元;长宁县竹·盐特色循环产业园已建成投产,四川丰泰吾厨食品有限公司已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加工能力5万吨,可实现产值5亿元。(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