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青马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举行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7-18 08:15:46 编辑:杨仁昌 点击: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经典,川北医学院青马班“青聚海晏·同星筑梦”民族团结实践团来到青海海晏,将四川省南充市的嘉陵剪纸文化带到了河湟地区,两地剪纸文化跨地域交融,促进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7月14日下午,实践团授牌仪式在共青团海晏县委会议厅成功举行。
授牌仪式上,川北医学院带队老师李杨与海晏县团委干事张晓霖共叙友好、共话合作,共同对实践团寄语,寄予厚望。张晓霖强调了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共青团海晏县委将全力支持实践团的各项工作,共同推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同时勉励实践团成员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增长才干。
镂空剪纸传童心,河湟嘉陵连江情
镂空剪纸,剪出“两弹”史诗。河湟剪纸与嘉陵剪纸同属中国剪纸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汉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活动期间,实践团有幸邀请到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杜华江老师和河湟剪纸非遗传承人陈先生,分别为全体成员介绍了两地剪纸的历史起源以及剪纸技巧,帮助实践团成员学习掌握在剪刀的反转与手指的持握间剪出精美图形的技巧。
经过认真的学习,实践团成员带着在剪纸老师处学到的宝贵知识,分别在南充市安汉路党群服务中心与海晏县三角城社区服务中心,面向小朋友们宣扬精美的嘉陵和河湟剪纸,将非遗文化教育带入社区、传授给青少年。剪纸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见证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坎坷历史。以剪纸沟通川青两地、以行动推进汉藏交流,助力民族团结。
绘制美好“核”未来,共享科技新蓝图
笔墨彩绘,绘出“两弹”之美。实践团成员亦以笔绘墨触传递“两弹”精神,让小朋友们将心中的“两弹一星”,以笔墨于画间、跃然纸上,跳动在属于大家自己的文创作品上。
将“两弹一星”事业绘入画卷,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困难条件下,依靠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写进史诗。这段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的历史,融入在艺术之中。
赓续“两弹”英雄志,原子基地谱华章
7月16日下午,实践团深入探访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和金银滩221基地,亲身体验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步入原子城纪念馆,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穿越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展品,每一个节点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也见证了新中国在核科技领域的巨大飞跃。
金银滩221基地,这个曾经隐藏在草原深处的秘密基地,如今已成为了人们缅怀历史、学习科学的重要场所。在看似普通的建筑和设施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科研人员们的心血与汗水。
在爆轰试验场和核武器研制基地展览馆中,成员们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讲解,深入了解核武器的研制过程和技术细节。在厂区参观中,一分厂的核燃料处理区尤为引人注目,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在严密的防护下默默运转,将原始的核材料转化为驱动国家前进的强大动力。
“两弹一星”精神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每一位青年学子的心田。他们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前行,自觉担当重任,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把光和热洒在高原大地上,让青春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