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耀旺苍 新风拂茶乡

——旺苍县202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1-09 11:45:43 编辑:赵春蓉 点击:
一场场接地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情的志愿服务,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2023年以来,旺苍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擦亮城市幸福底色,加快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更好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思想为先,守正创新铸牢文明之魂,文明培育有温度
旺苍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来抓,引导人们积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为现代化新旺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
厚植道德沃土。全面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利用“8+1”融媒矩阵,常态化宣传学习身边好人,开设《好人好事好风气》专栏,刊发信息20余条,制作道德模范展板200余张,慰问看望“中国好人”陈加谷和“四川好人”冯学武。推荐报送“道德模范”候选人15人、“四川好人”候选人15人,其中1人获评广元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积极参与四川省“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报送家规家训、家风故事15个、“好风传家”短视频1则,其中李自兴家庭家训获评四川省“好家规 好家训”。
培育时代新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100余场次。报送优秀童谣文字作品23幅、传唱作品6幅,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平台刊发精神文明建设各类稿件10余条。推荐报送“新时代好少年”5人,其中1人获评2023年度广元市“新时代好少年”,1人获评2023年度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做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完成25所中央项目少年宫考核并对运转经费进行差异化发放。
弘扬志愿精神。围绕传播党的声音、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基层治理、推动城乡融合、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开展“四川志愿·携手圆梦”系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获评广元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个、广元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个、广元市志愿服务先进社区2个、广元市优秀志愿者5名。旺苍县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工作被省委办《每日要情》刊发。
民生为本,驰而不息夯实文明之基,文明创建有力度
旺苍县坚持市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带动“五大创建”合力并进,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及时呼应群众诉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社会宣传。深度融通接诉即办12345热线、包联共建、基层网格化治理等工作机制,深化源头治理和主动治理,前瞻预判、未诉先办,以触目可及的实际效果提升市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印发创文宣传折页、倡议书、应知应会宣传单5万余份,制作宣传片1部、景观小品50余个、宣传专栏和门型展架1500余个,在LED屏等刊播公益广告2万余次,各交通路口配备文明劝导员,开展创文短视频大赛、创文知识竞赛,“旺苍融媒”APP创文专栏推送发布创文信息50余条。
畅听群众呼声。搭建“群众呼·部门应”平台,畅通“群众随手拍”“社区听音堂”等民意反馈渠道,联合县纪委、县目督办开展曝光、暗访行动,《问政旺苍》栏目制作创文专题片1期。组建“五老”义务监督团,开展日常监督巡逻50余场次,主动收集并解决群众问题20余个,群众回访满意率98.5%。
解决急难愁盼。以文明红城“六大活动”“七大行动”为抓手,选树文明小区、文明商户等带动城市环境面貌和景观品质全面提升,抓好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成果深化拓展工作。全年新增机动车位400余个,完成教场梁、百丈关、卸甲碥3个社区9个小区改造项目,改造建筑面积19.41万平方米,新增电梯56部,健身器材添置25套,地面黑化摊铺5万多平米,惠及群众2346户。因地制宜规范便民摊区、夜市2个,规范整治马路市场、流动摊贩聚集点10余处,打通城市“断头路”2条,完成40条背街小巷、2个城乡农贸市场提质升级,维修主次干道、人行道路路面2万余平米等。
推进全域创建。完成150余个文明村镇、200余个文明单位、20余所文明校园、10余户文明家庭的推荐申报、复查工作,其中获评第六届四川省文明村1个、第六届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1个、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家庭1户,广元市文明村镇15个、广元市最佳文明单位2个、广元市文明单位4个、广元市文明家庭3户、广元市文明校园2所。旺苍县东河小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成功通过市级测评验收。
服务为要,春风化雨弘扬文明之本,文明实践有深度
旺苍县始终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精神文明建设过程,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着力构建整合化平台、建设常态化队伍、打造品牌化活动、开展精准化服务,大力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完善文明实践新机制。印发《旺苍县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实施方案》(旺委办〔2023〕11号),完善优化“15分钟文明实践圈”,持续深化“结对共建”活动,结合每周五“文明实践活动日”等时间点,实践中心全年开展集中性活动28场(次),中心15支志愿服务队伍全年开展志愿活动超300场(次),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现场会;280个实践所(站)全年组织开展志愿活动1.4万余场(次),每月活动确保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五大任务”全覆盖。
健全志愿服务新体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志愿服务总队,按照“1+8+N”要求配置15支常备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以及80余支由县级相关部门组建的重点领域志愿服务队伍。乡镇实践所(站)按照“1+5+N”要求组建23支志愿服务大队和257支村(社区)实践站志愿服务中队,以及1728支由乡土文化人才、乡村知客等组建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各实践所(站)聚焦群众需求,立足本地特色,打造了“红城青年说”“文化连心桥”“跃动红城”“理事会理事,宴请有节制”等一批特色鲜明、接地气、深受群众欢迎的优质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让文明实践既走心又暖心。截至目前,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51104人,占常住人口的15%。旺苍县东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3篇创新案例编入《广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优秀案例集》,旺苍县东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获评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
塑造文明风尚新格局。用好“一约四会”,采用“文明新风积分制”,结合“清单制+数字化”倡树文明新风。针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旗帜鲜明反对农村陈规陋习,在全社会营造弘扬新风正气的良好氛围。建立知客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制定知客管理培训制度,挖掘培育66名乡村知客、乡贤能人,开办知客培训4场,在村(社区)开展移风易俗等知客宣讲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服务群众2.3万人次。旺苍县选送小品《莫因吃酒返了贫》在全省移风易俗工作会议上展演,经验稿件《旺苍县:念好“三字经”助力移风易俗》在全省《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动态》印发推广。(白雪 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