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元绵山·同心共治”四川省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工程项目总结表彰会在绵阳市游仙区涪江街道绵山路社区同心广场举行。
2023年,在“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即将收官之际,绵阳市游仙区绵山路社区等240个社区成为全省首批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单位。在“创特色”工程单位中,游仙区涪江街道绵山路社区入选多元共治型名单。
据悉,绵山路社区成立于2003年,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由破产改制企业和新开发商住小区组成。该项目自实施以来,聚焦小区治理服务痛点难点,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五社联动”机制为抓手,发掘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潜力,激发主体活力,通过“同心广场”建设、“同心向阳”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志愿同心·助爱远行”志愿者锻炼计划、“幸福绵山·社工同行”社工成长计划、“同心品牌”建设等举措,壮大了各主体规模,提升了各主体能力,构建了一核多元的治理格局,探索出“1+4+N”机制,打造的“多元共治”型社区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提供社区治理创新的“示范样板”。
“一条主线”:筑牢“同心共治”党建引领“主心骨”
绵山路社区从自身社情出发,坚持党建引领这条主线,依托恒馨苑小区广场,探索成立同心广场,打造“多元绵山,同心共治”党建特色,由社区党组织、党员牵头组织设立包括居民议事厅、社会组织办公区在内的多功能厅,由省民政厅、社区党组织联合为同心广场筹建增设显示屏、运动场地及器械。健全“党建+共治”工作机制,营造有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的社区文化氛围,助力社区基层治理,推动社区繁荣发展。
“四种形式”:筑牢“同心共治”建设服务“主阵地”
绵山路社区依托“学雷锋服务中心”,实施针对性的社会组织赋能,为现有4个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赋能提升,新孵化培育6个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成立“同心基金”,围绕“企业+公益+慈善”的运作模式,打造“同心”品牌。细化社区居民服务项目台账,常态化提供临时救助、低保帮扶等政策性支持,建设“同心商圈”“同心银行”,招募合作商企12家,常态化开展志愿者积分兑换、困难群体的慰问等活动。实行“志愿者招募细则及积分管理办法”,整合辖区内现有的志愿者资源,开展志愿者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志愿者研学活动,强化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志愿者队伍专业知识,进一步引导和吸纳各界人士参与志愿服务,现已发展壮大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
绵山路社区在香榭里大道小区试点“党建引领+自治+智治+法治+德治”“1+4”治理模式,破解超大小区治理问题。以“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党员楼栋长”的四级组织体系为核心,以居民社交网为载体延伸至各个角落,激活小区治理组织“神经末梢”,现已设小区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推选党员楼栋长12名,形成以党建引领为中心的“一体化、规范化、法制化、人文化、智能化”的“五化”城市小区治理新体系。
“N项功能”:建强“同心共治”多元服务“主力军”
依托“智慧涪江”治理系统,绵山路社区建设“数字共治服务平台”,提供社区定制化“菜单式”便捷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与社区建设的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功能聚合。多元互助共通,打造多元共治型社区,依托居民议事厅、社会组织办公区联合社区居民与社会组织,开展“志愿同心,助爱远行”志愿者锻炼计划,向参与社区共治的人员发放积分补贴,为广大社会工作人员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社工周主题宣讲活动,在项目周期内新增持证社工2名,定期开展“同心向阳”社会组织成长计划,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汇聚爱心力量,解决同心共治的“最后一米”难题。
通过“1+4+N”机制,绵山路社区建立起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余淑萍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