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到了青城山,自就明了;水,观了都江堰,便也了然。
都江堰的建成,带来了古蜀国的富足,滋润着秀丽山川;都江堰的治理,调和了古蜀国的气候,也带来“道”文化的繁荣。
“和谐共生、坐‘道’论道”,是成都都江堰公安重视道家文化当代价值,自觉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精华,致力于构建具有“都江堰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源取精华,创新赋能。以“五张清单”为抓手,助力公安基础工作提质增效,深化“微网实格”建设,做深做细矛盾纠纷教育引导、疏导化解、源头管控等工作。
无名之朴 齐同合作
——重点要素管控,构建亲近和谐警民关系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家主张用自然、纯朴、真实来引导人民和睦相处,享受和谐社会的快乐。
都江堰公安结合“重点要素管控清单”,依托“大排查、大梳理”,以“微网实格”为抓手,推动隐患清零,形成“网”罗万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通过融合村居网格员“本土优势”和社区民警的专业优势,以“坝坝会”“见面会”等群众喜闻乐见又接地气的形式,搭建自然、纯朴、畅通的交流渠道,构建亲近和睦的警民关系,让民警成为群众“说真话、诉衷情”的身边人,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格”中化解、风险要素“格”中管控。综合运用系统平台,对重复报警的矛盾纠纷进行风险评估,针对辖区案件、警情高发的部位实施“巡逻+调解”模式,流动调解队及时处置潜在的矛盾纠纷。
不断强化与属地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互联互通,分享在执法管理服务过程中掌握的信息。对可能存在的矛盾纠纷隐患提前预警,落实矛盾纠纷移交、信息反馈等衔接机制,持续跟进事态发展状况,相互依靠、勠力合作,迸发出强大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2023年4月,玉堂派出所社区民警刘斌接到“微网实格”信息反映:辖区某社区村民80余人,因租金问题与电站工作人员发生纠纷,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刘斌第一时间向所上反馈信息,同时开展走访摸排,积极收集原始凭证,后经派出所协调,玉堂街道、涉事单位、外江管理处、驻村律师以及村民代表多次召开沟通协调会议,认真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事实为依据,以化解、调解为主,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成功避免了事件的升级,未引发群体性事件。
2023年以来,都江堰市公安局成功处置300余条预警线索,与相关单位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联席会10起,化解矛盾10起,消除隐患5起。
刚柔并济 中和之道
——诉求有呼尽应,秉持高效柔性调解理念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在《道德经》中,老子再次用水作为比喻,说明刚柔并济的重要性。
都江堰公安则是在矛盾纠纷化解中领悟到水的刚柔合乎“和谐之道”——结合“群众诉求响应清单”,筑牢“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民有所盼我有所办”的为民理念。
聚焦“高效”与“柔性”相结合,增强民警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主动意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办公地点前移,深入村居听民情、纳民意,发现问题就地化解,达到“矛盾不上交,矛盾不过夜”。
注重“柔性温情”,在调解过程中主动了解当事人思想动态,倾听真实诉求意愿,善用情感感化,减轻抵触情绪,情、理、法并用,引导当事人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理性反映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水街位于都江堰市中心,与市中心最大的休闲广场仰天窝广场相连,紧临走马河,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美食美景皆让人流连。
2023年6月,南桥派出所接警称水街一餐厅两位员工因工作矛盾发生纠纷,相互推搡过程中至其中一人受伤入院。餐厅认为此为员工的“私人恩怨”,拒绝承担相关医疗费用。
经过走访调查以及调阅监控,民警韩永强、王思福很快便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分清事实对错容易,双方矛盾剑拔弩张,芥蒂根深蒂固,如何行之有效地把事说透、把理讲清需要深思熟虑。
民警多次前往双方家里安抚情绪,了解家庭遇到的其他实际困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拉近警民距离,强化群众信任。既当“传声筒”又当“搭桥人”,通过消弭双方偏见误会,为双方搭建起一座可靠畅通的沟通桥梁。
除此之外,韩永强、王思福还主动与双方家属、餐厅老板见面,普及三方应分别承担的法律责任,从不同视角、不同身份出发,设身处地地提出妥善的解决方式。温情、真挚的工作态度一度感染了餐厅老板与家属——“两位警官真的是太负责了,每天都在为我们这个事情所奔走,大家都被他们专业的工作素养,饱满的工作热情所打动。”
最终,三方圆满地达成了调解目标。
《老子想尔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理论。可以说,“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
幸福派出所“清诚调解工作室”是践行“中和之道”的鲜明例证——2016年成立的“清诚调解工作室”至今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500余件,其名字的由来是缘于人民调解员范云清、张志成。
“清”“诚”二字寓意清正廉洁、诚实守信,秉承“三调合一”工作理念,以“化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为目标,让群众感受贴心、暖心、安心。工作室以民警为主要调解人,人民调解员作为辅助力量,坚持“人民群众点滴事是人民公安心头事”的基调,让群众来到调解室后会感受到“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调解过程中,倡导双方以“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理念来化解矛盾,达到要让群众真正握手言和,解开心底疙瘩的最优结果。
都江堰公安秉持“中和之道”,聚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整合乡镇、社区干部、调解员的力量,吸引五老乡贤、离退休干部、热心村民参与,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联调联动,将矛盾纠纷化解优质资源“请进来”,优化调解力量配置,力求重点纠纷专业处理,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应调尽调。
今年以来,都江堰市公安局依托网络理政、社会化评价、警情案件监督服务平台,接受各类群众反映诉求2756件,办结群众诉求2633件。各派出所联合社区干部、五老乡贤、网格员等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13起。
完善自我 固化经验
——经验常态总结,深耕典型案例“一”统“全局”
古往今来多少大型水利工程,在自然的法则下湮灭。而都江堰水利工程蓬勃的生命力却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岷江奔腾到现在,流淌向未来。
“岁暮水落,筑堤壅水上流,春正月则役工浚治,谓之穿淘”。每年利用枯水期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对水利工程进行治疗和养护称之为岁修。
都江堰公安结合“民生积案攻坚清单”,以涉及民生疑难复杂案事件为主攻方向,以“清单制+责任制”,跟踪问效,对账销号。
紧抓“复盘”环节,查漏补缺,建立矛盾纠纷“回头看”机制,定期对已化解矛盾纠纷进行经验总结,对未化解矛盾纠纷进行难点提炼,深入分析矛盾纠纷化解典型案例,梳理固定化解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做法,拓宽处置思路。
2022年9月,都江堰市聚源镇发生一起因离婚纠纷造成的伤害案件,发生时当事双方正处于离婚冷静期内。经调查,辖区社区民警前期开展工作尽心尽力,但两人长期在外经商,极少回家,属于事前无明显迹象,很难提前发现和提早干预的“民转刑”案件。
针对此类疑难案事件,都江堰公安在案件复盘总结中发现:自《民法典》出台后,由于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时间长、手续多,群众更愿意到法院诉讼,通过民事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目前都江堰市相关部门关于离婚纠纷的自动流转、会商研判和定期见面回访机制还未健全,而“民转刑”“刑转命”是各类刑事案件中,对当事人与社会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刑事案件,主动防范的意义远远重于侦破。
都江堰公安遂“因势而谋”,建立“民转刑”“刑转命”预防排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作用,依托“四川e治采”,发动社区民辅警广泛发展“朋友圈”、物建“信息员”,最大限度拓展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二是加强筛查不属于公安机关主管,但矛盾纠纷激化后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案事件的矛盾风险,及时移交辖区镇(街道)和司法所(含人民调解)和相关部门;三是加强对“生活失意、心理失衡、行为失常”“有戾气、有怨气、有躁气”人员的排查管控,提前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进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四是强化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和辖区单位、行业联系协调,依托综合指挥室,指导民辅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今年以来,都江堰公安各单位已召开复盘会56次,专题分析矛盾纠纷化解典型案例5个,办结各类疑难积案224件。
追求和谐,与文化共生;坐拥“道”学,问访治理之道。
岷江水润、巴蜀方兴、天府之源、有城悠然。都江堰作为成都封面和国家主场外交会客厅,是世界少有的“三遗之城”,不断向世界传递友好、开放、和谐的名片。
成都都江堰公安不断汲取都江堰精神文化力量,将道家的诸多精神内核融入现代城市治理,打造“山水文旅新城”特色公安品牌,体现道家文化智慧,讲好旅游警察故事,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都江堰公安 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