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星”闪耀 匠“心”凝聚 成都金堂高技能人才展风采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21 14:08:03 编辑:邵梦凡 点击:
12月20日,四川省第二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在成都金堂鸣锣开赛,700余位技能人才齐聚成都国际职教城(以下简称“职教城”),重庆、浙江、西藏等地代表悉数到场,欲与“川工“试比高。

对举办地金堂来说,大赛搭建了更高维度、更广层面的竞技平台,营造了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生态。大赛择址落地的成都国际职教城片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已建4平方公里,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试点,正成为成都职业教育的崭新名片。
以大赛为契机,金堂全力推进“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数据显示,近年来金堂迎来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95.2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602.9亿元、年均增长9.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全市。一个拥有近百万人口的新晋百强县,高质量发展背后蕴藏了怎样的“人才密码“?哪些人才举措为产业发展赋能?
打造人才名片
金堂焊工走向全国“焊接”世界
“注意,角缝的饱满度要把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等殊荣的高级焊接技师唐成凤正在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焊培培训中心操作间指导工人焊接。
37岁的唐成凤出身于焊工家庭,早在学徒时,就听师傅说过德国、瑞士的焊接工艺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那时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深知技能人员身上有传承的责任。”
锅炉生产涉及几十道工序,最辛苦的莫过于电焊环节,为增强臂力她经常手提十几斤水桶锻炼。工作第6年,她成了厂里最年轻的焊接组长。3年前她承担起传帮带的担子,以她名字命名的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每年300多名焊工在此培养成才,走向全国。
唐成凤的成长经历是金堂县聚力培养技能人才的缩影。得益于省级特色劳务品牌——“金堂焊工”计划的实施,全国劳模胡明、白映玉、唐成凤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在此诞生,“金堂焊工”逐渐成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一张知名劳务品牌名片。2009年至今,“金堂焊工”向各地输出1.2万人,金堂技能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此外,建成1家国家级和2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打造一个较强影响力的本地特色劳务品牌,对叫响金堂技能人才知名度、提升人才输出质量和效益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金堂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金堂焊工”到“金堂工匠”,金堂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做响“技能金堂”品牌。近年来,金堂落实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和制造强市战略,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思路,技能人才发展正在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厚植产教融合土壤
为链主企业“订制”绿色制造人才
“举手的同学,回答一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2月的一天,成都国际职教城内一堂质量管理课上,来自当地链主企业成都巴莫科技的品质管理部部长陈刘军正在讲台上为订制班的学子授课。
连续三个月来,巴莫科技的工程师、车间主任等先后到职教城授课,台下的同学有另一重身份:巴莫科技金堂基地的“准工人”。据巴莫科技人力资源部部长王鹏翔介绍,今年9月,巴莫与川锅技校签订了“订制班”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研发针对企业定向需求的“光伏工程技术应用”等课程,探索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首批48位同学结业后可进入公司,合格者成为月入超6000元的产业工人。”王鹏翔表示,人才比拼是企业内功关键一环,过去几年企业产能高位增长,人才需求旺盛,对技工水平有较高要求。在他看来,职校课程较少涉及光伏锂电专业,应届生进厂后对口度不高。为此,企业瞄准了有地缘亲近性的成都国际职教城,希望找到一所学校“订制“人才。
这一需求很快得到了主管部门的积极回应。
作为成都碳中和产业生态圈的主承载地,今年1-11月,淮州新城聚集了通威太阳能、巴莫科技、宁德时代等规上企业202户,完成产值725.4亿元、同比增长24.3%。产业配套方面,坐落于此的职教城目前已集聚9所院校,在校师生超10万人。
如何厚植人才土壤,精准匹配企业用人需求?金堂利用成都国际职教城资源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活力,把企业搬进职业院校、让职业院校走进企业,以产教融合推动人才链精准对接产业链各个环节,为金堂本地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让人才留在金堂。
截至目前,职教城内川锅技校、金堂职中等已开设巴莫科技、士兰半导体等14个“订制班”培养绿色制造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专业群”与区域经济“产业群”无缝对接,推动人才产教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全国十佳农民带领农人致富
“等明年4月再采摘,这片果树能卖个好价钱。”在中国橘乡柑橘园内,种植能手王大姐透露,错峰卖柑橘价格比今冬卖高出50%,增收效果明显。
金堂县向来有柑橘种植传统,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量22.5万吨,其中尤以三溪镇知名。作为远近闻名的柑橘之乡,三溪镇在全国最早一批启用了“留树保鲜”技术,带来了大面积增收。
提起“留树保鲜”技术,与乡村振兴技术带头人、“全国十佳农民”孙泽富密不可分。20多年前,他承包10亩地埋头搞“留树保鲜”试验。该技术的核心在于错开柑橘上市密集期,让销售期由11-12月份延到来年4-5月,从而实现价格增长。不幸的是,第一次尝试失败了,还赔本损失了30%的果子。为解决技术难题,他无数次请省农科院专家指导,最终掌握了适合本地的套袋、覆膜技术,成为脐橙留树保鲜“土专家”。
一人富不算富,他主动上门向乡亲们传授新技术,经他培训的农技人员数以万计,经他推广的柑橘留树保鲜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为助力乡村经济,八年前他就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启用“农业+互联网”新模式带领农民走出传统销售方式,另外请本地农户当“代办人”,将果农与各地经销商连接起来,促进柑橘销售量。经他带动,当地柑橘销往北京、上海、广东、辽宁、黑龙江、北京、山东、贵州、新疆等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俄罗斯、日本等国家。
如今,金堂聚力发挥乡村人才带动作用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金堂羊肚菌、金堂油橄榄、金堂明参等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据悉,近年来金堂县为构建“50万亩粮经、20万亩水果、10万亩油橄榄、百亿级食用菌”的“5211”产业生态圈,引导种养能手、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人才示范参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600人、高素质农民512人,培育农业“头雁”领军人才13人,为加快推进城乡人才融合互动,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提供坚强保障。

礼遇人才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生态
“1.0版到如今的3.0版,金堂人才政策越发全面,安居、教育医疗等方面政策越来越完善,在这干事创业更加无忧了。”通威太阳能的企业骨干王沙笑着说道。王沙便是被金堂爱才环境吸引至金工作的人才之一,十年前,他在招聘会上被成都礼才环境所吸引选择成为“蓉漂”一族,十年后,这个湖南小伙在此成家立业,也见证了金堂人才政策的蝶变。
“这里是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热土,真金白银为各类人才提供全链条、全要素支持。”12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堂县专场上,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代表通威太阳能基地出席发布会的基地总经理助理庞三凤感慨,企业在金堂扎根发展以来,从项目建设落地得到的支持到多次为企业订制的外出招才举措,吸引人才来到金堂就业、安家、乐业的不仅是企业广阔的就业前景,特别还有金堂系列人才举措对人才的吸引。
据了解,以“招商必引才”为抓手,金堂持续扩大人才“朋友圈”,2023年举办“蓉漂人才荟”招才引智活动4场,各类招聘会168场,引进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人才94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280名,柔性引进专家人才500余人。
引才育才是第一步,如何让人才留得下?随着金堂“人才新政3.0版”的出台,一个人才聚集的“强磁场”加速成型。从人才引育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技创新支持、金融保障支持到人才服务支持,3.0版人才新政营造了适宜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以人才服务为例,到金堂求职的青年人才可获7天免费入住服务,截至目前青年人才驿站已惠及10000余人次。此外,在人才落户、购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都有完善配套的服务政策,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在此安心工作、舒适生活。
“在金堂,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相关负责人表示,金堂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工业制造领域、农业现代化领域大放异彩,技能人才集聚效应持续释放。一方面促进了多个领域技术创新,增强了产业链的招商吸引力;另一方面在精准匹配用人主体用工需求、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过程中,产教融合的探索潜移默化地刷新了企业用人理念、人才就业观念的转变,开启了本土化一站式培训、订单式输送的产才相融新局面。近年来,金堂县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精准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为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和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争当状元。如今,金堂正以聚人兴产营城为导向高水平建设成都国际职教城,全力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互促,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现代职业教育高地。随着一系列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相继出台,金堂正全力构建绿色低碳人才吸引聚集机制、乡村振兴人才提能增效机制、职业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机制,打造“一核双驱多支撑”的人才发展格局,为纵深推进“成东中心、公园水城”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