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公安:“一村一警” 守护一方平安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20 15:14:07 编辑:邓书琴 点击:
他曾是一名军人,保家卫国,青春无悔;转业后他选择了身披这身藏青蓝,成为一名警察,守护着新津的安宁;现在,他摇身一变成为老百姓口中的“官书记”,扎根基层最深处,正在努力成为群众的“知心人”。他就是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包村民警官应春。

2021年底,新津分局大力推进“一村一警”实体化运行,通过包村警力进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情、送法律、送服务、解民难、保平安等工作,实现“村村有警、周周见警”的基层治理新格局。2018年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的官应春,作为机关民警代表,被选派为兴义镇先寺村包村民警,并兼任村党委副书记,在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一双脚步 他从“门外汉”变成“家常客”
先寺村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辖26个村民小组,实有人口5979人。初到村上,官应春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工作不知从何入手,一时间愁眉不展。
在包村工作初期,他每天带着一个小本子埋头入户,见到村民就问,但是这种“挤牙膏”的方式,一天下来只能走访到四五户村民。村里突然出现一个身穿制服的陌生面孔,村民起初也很不适应,官应春甚至还遇到过走访进不了门的尴尬局面。
后来他改变走访策略,下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送警民联系卡,也时常深入到群众集中的田间地头,见到村民先拉家常,不知不觉中能了解到很多信息。有时碰到村民正干活,他就主动搭把手,这个办法非常管用,很快村民就和他熟络起来,对他也热情多了。
通过一个月的走访,官应春基本掌握了辖区基本情况,他了解到村里的空巢老人和低保户比较多,就想着要为他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其中有低保户李某家里情况比较特殊,李某曾是村里的致富能手,积极向上,踏实能干,但两年前因病致残,落下瘫痪。李某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落差,觉得自己变成家人的“累赘”,变得整日消沉,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得知情况后,官应春与村干部商量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他每次到村都要抽出时间去李某家,为他带去一些生活必需品,耐心地陪他聊聊天拉拉家常,引导他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一次次的探望,让李某夫妻深受感动,也让李某逐渐走出了消极生活的阴影。

一次,官应春正要离开的时候,李某尽力挣脱轮椅,激动地拉着他的手,饱含热泪地说:“官书记,你工作那么忙,还要抽时间来帮助我,关心我,真的太感谢你了!我一定好好活着……”
正是官应春经常为村民办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很快他的名声在村里传开,村民有了难事,都愿找他帮忙,而官应春也非常乐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下沉到村四个多月,也逐渐与村民打成一片,与村两委一道扎实开展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他也从社区警务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村民的“家常客”,赢得了社区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一面旗帜 他把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
包村民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官应春时刻铭记自己驻村副书记的责任,他认为“村民矛盾的化解,必须夯实党建,关键要发挥各个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给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装上一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

官应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了一支由社区民警、乡镇干部、社区律师、村委会成员以及4位平均党龄46年的老党员代表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成立了“老党员工作室”,结合“一村一警”活动,及时掌握和化解辖区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
一日,村民杨某因与邻居耕地纠纷,双方分歧很大,指责对方私自改变地界,破坏自己的耕地。接到求助后,官应春立即赶到现场,经初步了解:两家的耕地相邻,因多年反复耕种地界不清,还曾因为此事大打出手。官应春见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不肯退让,调解一度陷入困境。这时他一方面安抚双方情绪,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正确渠道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发动老党员找到原始的耕地台账,在双方当事人的见证下,重新对两家的土地进行测量,勘定耕地界限。
经过官应春的沟通调解,双方当事人在村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重新划定了耕地界限,并握手言和,一个困扰两家多年的土地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官应春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善于把小矛盾小纠纷与淳朴的民风民俗、公认的人情事理有机结合起来,靠“情理”解开心结,用“法理”化解矛盾,群众都愿意找他评理。驻村以来,官应春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6起。如今,他牵头成立的“老党员工作室”也成为先寺村治安坚实可靠的“一道防线”。
一块专栏 他让法律宣传深入人心
来到新津区兴义镇先寺村,村委会文化墙上的“官警官法治专栏”格外醒目。到村走访是官应春每周的固定动作,他正在像往常一样在辖区巡逻,一路上村民们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说起这个“官警官法治专栏”,大家总是赞不绝口。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讲什么!“官警官法治专栏”都是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进行普法宣传,官应春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公职律师的特长,从违法犯罪起因、处罚依据、违法后果等方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农村地区易发的治安、刑事案件进行剖析。

针对农村居民交通法律法规、安全意识淡薄的普遍现象,他结合辖区部分“骑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驾驶不使用安全带”的典型道路交通事故教训,为村民讲解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同时“官警官法治专栏”还涉及对疫情防护、火灾事故、入室盗窃、电信诈骗等群众关注的事例进行防范宣传。
“以前对防范知识不了解,老是怕被骗,现在听了官书记讲解,心头有了谱,再也不怕上当受骗了。”村民梁某说。
一片初心 他为乡村振兴破题护航
先寺村紧邻天府农博园和斑竹林景区核心区,周边有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和成新蒲快速路等交通要道,区位优势非常优越。
官应春在工作中了解到,先寺村产业单一,以粮食作物、蔬菜、苗木种植为主,现有耕地5330余亩,多数承包给农业合作社进行集中种植,村民收入微薄,导致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留不住人,这已成为先寺村当前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
先寺村如何抓住天府农博园建设机遇谋求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回乡致富?官应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积极融入村两委,积极向村民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引导有志青年回乡创业。
官应春还站在公安的角度向村两委提交了先寺村乡村振兴分析报告。在报告中,他重点围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建议村两委就先寺村未来发展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前布局。
官应春在下村调研时,经常向村民讲解如何做好民宿行业的日常管理、安全防范和风险管控,积极引导村民规范经营,合法致富。在官应春和村两委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在返乡创业。
如今,老百姓口中亲切称呼的“官书记”已然做到了人熟、地熟、情况熟,成为了辖区治安的牵头人、社情民意的知情人、基础工作的执行人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深耕基层,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都新津公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