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发力,成都加快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建设步伐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8-25 20:39:41 编辑:张嘉钰 点击:
8月25日,在元华车辆段的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成都地铁7号线列车正在进行第一轮架修、18号线列车进行C级修。在这里,多线路、多类型列车在专业技术设备和人员的检修下,重新“上岗”。

随着成都轨道交通大线网运营时代的到来,培育多线路、大批量、跨平台的车辆检修技术能力,成为未来城轨车辆检修行业的发展趋势。
立足发展趋势,紧贴时代需求,成都轨道集团创新构建“1+N”城轨智能维保体系(1-轨道车辆,N-车辆核心部件及关键系统),成立成都轨道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2020年联合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合资建设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的西部地区首个具备城轨A型电客车自主检修能力的维保基地——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落地工厂,形成每年超过250辆的“整车+转向架+大部件”核心检修能力,就近精准服务轨道运营车辆检修需求,打造国内城轨车辆智慧检修合作标杆。

走进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成都轨道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晓飞介绍起各检修生产线的投产情况。“以近日工厂完成架修任务的一列7号线电客车为例,从接修到出厂,用时已缩减至25天。”顾晓飞介绍,目前,智慧工厂能满足成都轨道交通运营车辆的检修需求,将不断提升检修能力,以满足未来多线路、大批量的车辆检修需求。

精准服务轨道车辆运营需求,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智”在何处?
顾晓飞介绍,智慧工厂率先引入了MRO(城轨检修系统)、IOT系统(产线数字化系统)等生产管理系统,打通了生产制造各环节数据链接,实现了车辆检修工艺、采购、生产、质量等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有序协同,推进检修管理手段由事后检修、计划检修向预测检修、精准检修迭代升级,全面提高了生产智慧化水平。

与此同时,智慧工厂依托与地铁车辆段同址办公的独特优势,实现了与地铁车辆段的轨道资源共享、检修信息互通,使受检车辆运输更便捷,每年可节约车辆运输成本1000余万元。结合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的车辆整车、车门、齿轮箱、转向架、空调等检修线路,车辆检修前后端工艺流程衔接将更加紧凑,整车检修效率提高8%。
而围绕多线路、大批量、跨平台的车辆检修能力建设,智慧工厂今年建成投产跨平台城轨车辆转向架检修生产线,可兼修A型、B型地铁车辆和时速140-160公里市域列车的车辆转向架,在国内城轨车辆转向架检修线中尚属首例;同步实现了车辆齿轮传动系统生产线的跨品牌维修,提升设备检修的兼容性。

“车门检修线路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建设,将利用工业机器人对车门子部件进行拆卸、组装、调试等,加以人工监督作辅助,助推检修能力再升级。”顾晓飞表示,随着城轨车辆不断投运,将在成都轨道集团的支持下,统筹利用元华、洪柳、板桥、合江、石板滩5处成都轨道交通车辆维保基地资源,进一步对检修需求进行细分,更加智能、高效、精准地服务城市轨道车辆运营。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些重要指示精神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长期以来,成都轨道集团充分发挥国企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成都超大规模轨道线网资源以及全产业链条集聚发展优势,以产业“建圈强链”为主线精准发力,实现精准对接城市发展战略、精准服务轨道运营需求、精准聚焦产业科技前沿,不断做优做强“产业投资、产业运营、产业服务”三大主业,全力推进轨道产业现代化建设。
下一步,成都轨道集团将围绕“制造强市”战略和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部署,全面建成“1+N”城轨智能维保体系,全力促进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能级提升,构建区域协同产业配套体系,有力提升轨道交通“成都车、成都造、成都修、成都配套”品牌溢出力和行业领跑力,助力构建轨道交通产业新生态、推动成都市轨道产业高质量发展。(曾青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