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图新志踏歌奋进迈新程!汶川县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来源:微汶川 时间:2023-05-13 18:38:04 编辑:杨海蓝 点击:
今年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十五年前,我们生死不离,十五年后,这里生生不息。十五年,对于历经巨灾、涅槃重生、加速崛起的汶川而言,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十五年来,汶川全县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实现了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2年,汶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1亿元,较震前增长8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6亿元,较震前增长29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002元和19562元,较震前分别增长352.3%和595%。汶川县先后荣获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殊荣,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省级生态县、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等。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一笔一画落在了汶川全县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的奋进脚步里,落在了各项事业攀升的数据曲线里,落在了群众更加幸福的甜蜜笑脸上。如今,阔步前进的汶川,正汇集起新时代发展的强劲动能。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十五年来,汶川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着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争当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的排头兵。
“汶川能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始终不忘初心、坚定信心,与时俱进、接续奋斗。近年来,正是因为各级党员干部做表率、当先锋,成为了群众的旗帜和榜样,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奔头。”市民杨群英说。
从创新开设汶川“时习频道”,到出台“十项规定”“十个严禁”“十项包联”“‘政治看齐’三十条”,汶川县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引领全县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推动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奏响了新时代党建强音。
走进汶川县映秀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具有羌族特色的新居和一条条整洁的街道。医院、学校、超市、餐馆、广场等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里曾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汶川县牢记嘱托,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推动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这几年游客量明显增加,基本上每个月都有省市党校、大专院校和其他机构前来开展党性教育培训。”映秀镇渔子溪村村民、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连华玉介绍,“之前每年仅有两三个月的旅游旺季,客源很不稳定,自己当服务员时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如今当讲解员后,每年的收入达到了7万元。”近年来,汶川县全力推动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档升级,新建了应急体验中心、宣誓广场、培训大楼,研发了“家国情怀”“应急管理”“生态文明”等“一套核心课程+四大教学板块+六类教学形式”的“1+4+6”特色课程体系,游客量及学员量显著提升。
“如今像我这样的讲解员镇上有70余名,基本都是当地群众。”连华玉表示,游客的增多,不仅为映秀镇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依靠餐饮、旅游、住宿、特色产品销售等服务行业创收增收。
向美而行十五载,又见青绿是汶川
汶川县漩口镇村民陈其贵每天都会到自家的竹林里溜达几圈,看着当年栽种下的5根竹子,如今已经发展成了4亩多的竹林,陈其贵特别有成就感,他表示,“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今后每亩竹林每年能产生1000元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目前汶川县林地面积为468.58万亩,全县林木蓄积量378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2.45%,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08年地震前,在山上挖药看到过大熊猫,当时它就在身旁走过来、走过去,它不害怕我们,我们也不害怕它。今天又看到了,感觉很亲切”,村民杨成秀说。
汶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动物活化石大熊猫这一自然馈赠的宝贵财富,绝不仅仅只属于汶川,更属于全世界、全人类,所以汶川更加珍惜这些宝贝”。
当前,汶川县坚定不移把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历史使命,划定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园区总面积2751平方公里,位列全国第三,占县域总面积67.36%,是当之无愧的“熊猫家园”。
紫坪铺湖是成都重要水源地,汶川县主动承担上游责任,精准治水,在库区周围新增绿化面积7000余亩,采取“生态旅游开发+优质水源供应”模式,打造集保护、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清水护岸增绿工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曾经的电站蓄水库蜕变为川西北的“绿肺”。
近年来,汶川县坚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秉持“水好”必须“源清”的理念,护水用心、净水用情、养水用力,岷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100%,实现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砥砺前行谋跨越,转型发展谱新篇
每年五月,汶川甜樱桃陆续上市。“今天只挑选了两筐成熟的甜樱桃来卖,卖到了35元一斤。家里一共种了6亩甜樱桃,目前还没有大量成熟,五月中旬进入果实完熟期,预计今年收益不错。”在摊位前忙碌的果农林开群笑着说。
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笑脸背后,彰显了汶川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近年来,汶川县因地制宜发展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全县特色小水果种植面积7.55万亩,建成标准化果园30个,特色水果产量达9.78万吨,销售收入达10.97亿元。其中甜樱桃销售收入5.75亿元,占全县特色水果销售收入的52.4%,汶川甜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创建省五星级园区,汶川甜樱桃成为名副其实的“感恩果”“致富果”“无忧果”。
“过去使用煤锅炉每天用煤需要50吨以上,排放出的废气也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怨言,改为电锅炉后耗能降低,百姓的怨言少了,人员成本也从以前的15人降低到现在的3人,公司既落实了环保要求,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一举多得。”四川国理锂材料公司总经理胡诗为表示。
近年来,汶川县聚焦“绿色工业强县”,紧盯“双碳”战略目标,相继出台了《汶川县支持工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年均落实228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县“一园四区一线+飞地”工业发展布局逐步构建。
“今天我妈妈开车带我来到汶川县的水磨古镇游玩,这里风景优美,还有许多好吃的,还可以到民族服装店拍照”,来自重庆的二年级小朋友说。
2023年五一小长假,丹青水磨、天地映秀、烟雨三江...汶川各景区游人如织,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体验颇受游客青睐。据统计,2023年五一期间汶川县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6亿元。
据悉,汶川属成都一小时经济圈,交通条件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汶川县全力推进南部避暑康养胜地和北部冰雪休闲胜地建设,推出“绿色生态康养游、爱国主义研学游、藏羌文化体验游、鲜果采摘农旅游”等新业态和研学路线,深受川渝游客喜爱,康养旅游经济发展成效显著,逐渐成为汶川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
串起民生实事“绣花针”,织就群众心中“幸福花”
近日,走进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村的来料加工厂总部车间,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当前,全县建成来料分散加工点37个,参与加工工人1500余人,吸纳就业困难人员110人,人均增收超过2200元/月。”负责人杨梅介绍道,来料加工厂通过家门口就业的增岗方式,既为工厂吸纳劳动力,促进企业发展,也为群众增收提供有效渠道。
据悉,汶川来料加工厂以无痕内裤、童装的来料加工为主。同时,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创产品,通过融合羌绣技艺,完成民族文创产品自主设计与生产。目前,工厂正在寻求承接更多的订单制作,预备实现从“来料”到“来单”的过渡转型,实现企业盈利增收,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来料加工车间的发展只是汶川县富民增收的一个缩影。汶川县将灾后重建、绿色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实施脱贫攻坚项目2081个,全力啃下了汶川脱贫攻坚路上的“六块硬骨头”,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四川省脱贫摘帽工作先进县称号。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3.29亿元,用于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荣获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等称号。4次受邀在博鳌亚洲论坛分享汶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案例。
“党委政府减免了我的学费和课本费,给家里也减轻了学习的支出,让我能在学校安心学习。”来自汶川县映秀镇的高一学生王兰很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
汶川县大力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让全县适龄孩子在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优质教育服务。累计投入资金31.03亿元发展教育事业,发放减免资金1.75亿元、惠及学生82.83万人次,真正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现在我们城市的建设,让我们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民李梅激动地说。
一大批像无忧·红轮桥、无忧·玉轮桥、光彩工程等景观景点相继建成,城市越来越有“品质”,新时代无忧城芳颜初显。
近年来,汶川以“精筑城、优空间、提品质、惠民生”为总抓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达到52.5%。群众畅游其间,纵情观赏美景,感叹汶川城镇建设的美丽蜕变。
共建和合善治“共同体”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嬢嬢,你们有啥子事情可以到法治苑来,我们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大家要依法办事,遇事找法。和谐社会要从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做起……”无忧法治苑工作人员吕忠书耐心地对当事人说。2022年7月,汶川县福利院两名职工因争吵发生冲突,初次协调未果。8月,在无忧法治苑绵虒工作站积极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并签订协议书,案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过去我们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都是在争吵中结束,没有考虑到后果。今天,在无忧法治苑工作人员的调解下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当事人王某说。
十五年来,汶川县在城市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征程中,不断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治理路径,一个个“城乡结合部”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实现人性化的“蜕变”;一个个“脏乱差”小区在居民携手自治下“向美而生”;一个个琐碎矛盾被“无忧法治苑”有效调解,群众在社会发展的每一步中,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走进漩口镇赵公村,彩色游步道映入眼帘,新建的生态停车场聚集着许多载歌载舞的游客和当地村民。“没有改造前,村民和游客几乎不会到这里来,现在一到下午,游客和村民都聚集在游客中心和停车场广场上乘凉、跳锅庄,这里成为大家一起拉家常,联络感情的好地方。”赵公村党支部书记高强感慨道。
据介绍,受益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赵公村在汶川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资金帮助下,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像赵公村一样受益的还有县内其他各镇各村,近年来,汶川县共投入资金3537万元用于产业扶持、产业道路、路灯规划等多个民族团结示范项目,当地群众生活有了质的提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汶川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融入群众生活点滴,千方百计提基础设施建设、抓民族文化传承、促民族融合共生,成功创建国家、省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205个。如今的汶川,各族群众在这片热土水乳交融、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如石榴籽一般紧紧相拥,以和美为主色的民族团结之花已然绽放。(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