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稻田青绿,新一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在这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缓缓拉开序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开展试点工作时,应牢牢领悟水稻的生长收藏之道,盘活红色资源,真正把试点村建设成为示范点。
播稻种,悟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生”之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红色资源,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只有深挖背后的红色遗(旧)址、人物、历史和故事,才能寻找到适合在本土播撒的“红色稻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要想稻种出芽率高,就要做好方案制定、硬件项目建设规划设计、立项、财评等前期工作,为稻种播撒“犁好田”“扣好棚”“配好土”。
育稻秧,悟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长”之道。水稻的生殖生长期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红色美丽村庄在建设过程中,也要立足实际,撒好“资金肥料”、浇灌“人力泉水”、用好“天气晴雨表”,通过配强红色村党组织、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健全村级治理体系、创优村庄宜居环境、培养村庄讲解员等系列措施,打好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的“组合拳”,力争结出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的红色美丽村庄果实。
打稻谷,悟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收”之道。俗话说“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头垂得越低,稻穗越是饱满。建成的红色美丽村庄不能如空心的稗子,只有可观赏的红色建筑和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总结、提炼出红色教育资源盘活、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做法。这样粒重饱满的红色美丽村庄“稻谷”才能经得起击打、晾晒、筛选等一系列验收工作,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
储稻米,悟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藏”之道。稻米具有吸湿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储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潮,避免霉变或生虫。红色美丽村庄建成后,要坚守初心,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同时做好宣传、管理、服务等工作,教育引导全村党员群众和外来游客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保证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精神的初心“不霉变”、“不生虫”。(仪陇县立山镇人民政府 李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