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八庙镇 强力谱写“秦巴药乡” +“乡村振兴”合奏曲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1-11 16:44:06 编辑:尹岚 点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开江县八庙镇立足区域定位和县域实际,积极探索谱写“秦巴药乡” +“乡村振兴”合奏曲,让农业农村发展高质量推进。
       八庙镇地处达州市东部,距达州城85公里,东经107.91度,北纬30.91度,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古称“拔妙场”,“八命桥”或“八庙场”,幅员面积47.63平方公里,总人口1.92万人。
八庙镇地型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海拔272-1198米,年均气温17.2℃。近年来,八庙镇立足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现有中药材初加工经营主体1家(川山堂),中药材种植基地4家(川山堂、年成、川明、正鹏东森),6个村(社区)集体合作社参与中药材种植参与种植2家(三角寨、白腊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推进“品牌带产业”的“定制药园”发展模式,2022年12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开江县川山堂中草药种植农场商标注册申请。招引1000余亩中药材种植和中药材加工项目,成功创建达州市第一批三星级“秦巴药乡”,让中药材成为促进乡村振兴新引擎。 
八庙镇中医药文化宣传一角
近日,在开江县八庙镇保全寨村,整齐划一的稻田里,川芎幼苗已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据保全寨村村支部书记、主任陶卫介绍,该村村集体今年试种的“稻田+川芎”有百余亩,这是充分利用田地闲置期,通过“稻药轮种、一田双收”的种植模式,能较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村民们把田地流转给村集体,不仅能得到流转收入,还能继续在地里务工挣钱,增加收入。效果好的话,明年将大面积推广。
八庙镇党委书记李绍中(中)、副镇长蒋朝艳(右)在川芎基地指导
据了解,川芎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药用价值高,市场发展前景好。开江县八庙镇经过多方考察和实地验证,引进中药材“川芎”,以6个村(社区)经济合作社为试验点,采取“水稻+川芎”的轮种模式,承包村民冬闲田,目前试点种植川芎200亩,明年水稻插秧前即可收获,预计收入在100万元左右。
八庙镇副镇长蒋朝艳说起中药材种植那是如数家珍,“我们八庙是油砂地,老百姓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而川芎种植不占用水稻种植时间,且对土壤、环境几乎零危害,所以我们决定引进川芎种植。采取‘技术支持+生产合作+产品回购’的模式,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并回购产品,解决了产品销路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村民种植川芎的积极性。”
参观完“稻田+川芎”基地, 蒋朝艳又带领大家到保全寨村的一片小山丘上继续参观,只见数块田地里,村民们正挽起袖子,扎起裤腿,弯下腰身忙碌着挖红薯、翻土地。在一群大爷大妈为主的人群中,有位年轻妇女格外活跃,原来她是从达川区过来种植百部的业主,她就是达州市东森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君。看着蒋副镇长的到来,孙君忙着过来打招呼。据孙君介绍,“经过多番考察,此次在这里承包了近千亩土地种植百部、白芨,尽管投资比较大,将近要800万,但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
达州市东森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君介绍百部的特色
百部,又名百部草、百条根、闹虱、玉箫、箭杆、药虱药。百部根可以入药,外用于杀虫、止痒、灭虱;内服有润肺、止咳、祛痰的效果,常规种植的情况下,百部一般亩产湿品5000-6000公斤左右,干品2000-2500公斤左右。百部适合在温暖、潮湿,海拔300-2300米的环境中生长,它的适应力强,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近几年开始种植百部赚钱的业主越来越多。
曾经,在川东地区,像保全寨村一样,冬闲地随处可见的村组还有很多。为给村民铺好“路子”,鼓足“袋子”,八庙镇相关负责人积极响应号召创建“秦巴药乡”,带领该镇种植大户、中药村“土专家”,多次前往德阳、乐山等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研判形势、先行探索,找到了符合该镇的中药材种植项目。确定项目后,他们一方面紧密部署,积极对外开展招商,引技术、引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村委、乡贤广加宣传,吸引本地乡友人才回乡发展壮大该项目。 
八庙镇“中医药”强镇建设工作推进会
仅在2022年10月,八庙镇回引乡友人才6人,投资230万元,在长堰沟村打造了305亩中药材良种繁育种植基地。其中种植新品种薄荷150亩,种植佛手急性子、洋姜、石菖蒲、黄精等155亩。该基地与湖北一家农业公司签订协议,采取“技术支持+生产合作+产品回购”产业发展新模式,由外地农业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和技术,并回购产品。
据蒋朝艳介绍,“该模式可降低种植阶段的病虫害、土壤连作减产等技术风险,同时解决产品销路,防止盲目生产造成增产不增收等问题。”项目吸纳周边劳动力60余人,预计年收入达80万元。2023-2024年计划带领全镇新发展薄荷种植1000亩,预计实现年产值800万元。
为集聚人才资源,八庙镇建立“定向沟通+常态走访+搭建平台+自主举荐”人才回引机制,立足自身优势和实际,精心策划包装乡村特色项目,做大做实做优做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创业孵化园,吸引优秀人才回流。2023年1月18日,八庙镇顺利召开新乡贤联谊会。会上,新乡贤代表们围绕八庙中药材种植加工、绕场路建设、种植养殖产业等诸多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纷纷表示会主动参与家乡建设,共同让八庙变得更加富裕、更加美丽。 
开江县中医院-八庙卫生院联合义诊活动很受百姓欢迎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八庙镇党委书记李绍中两年前来到八庙镇担任副书记、镇长。作为一个农家的孩子,他更懂得农民的酸甜苦辣,他时常告诫身边的同志,搞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一定要多问几遍“种哪里?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四个维度的问题,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要从种植品种、土地、用工、粗加工、技术指导、销路等方面深入思考,否则做了事不一定受老百姓欢迎,甚至有可能挨骂。思路决定出路,八庙镇通过“支部引领+专业合作社发动+大户带动+小户联动”的方式,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仅保全寨村今年就已投入1000余万元,建好了中药材良种繁育种植基地,形成中药材种植大户参与,种植小户联动的模式,家家户户都能参与进来,力争在3年内打造1000余亩的川芎种植带,完成共同富裕的繁荣局面。
 “我们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建好‘秦巴药乡’,不断探索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开江模式’,以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镇建设。”八庙镇党委书记李绍中表示,“我们发展规划了‘三个方向’即万达开川渝联合统筹发展、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计划实现八庙镇卫生院迁址扩建,培育秦巴地区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与开州区巫山镇建立川渝毗邻乡镇康养中心;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生态发展道地优先的原则,强化种植基地建设,搭建川渝中药材种植连片联建平台;计划在现有中药材种植规模2033亩的基础上,2025年实现10000亩,增量翻番。”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县有关中医药工作部署要求,各村(社区)都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药材种植产业为基础,向达川、开州、万州、梁平等周边地区辐射,打造一廊一带种植基地(即白腊园森林氧吧中药材种植长廊、环库区中药材种植带),围绕推动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坚持将中医药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集聚社会资源,不断推动中医药强镇建设,亮出一张道地药材文化新名片,奋力谱写八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李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