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本该是寒风凛冽的好花红,依旧暖阳相伴。58岁的刘学文,正张罗着一场即将在叶辛好花红书院举办的公益音乐会。贵州省惠水县岩辉民族小学的40余名同学们也纷纷换上民族服饰,等待着即将来教他们唱歌的音乐老师……
公益音乐会
时间回到8月,一场齐聚了国内民族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观摩座谈,也正是在叶辛好花红书院围炉研讨。再往前追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一场主题为“书香政协·同心筑梦”读书分享会在叶辛好花红书院以书会友,营造浓浓“书香”。
一所建立在乡村深巷的书院为何如此“备受瞩目”?
好花红的吾乡与书香
从1969年19岁插队到贵州,到近30岁调到贵州省作家协会,再到调回上海,叶辛在贵州生活了21年,也在此造就了叶辛文学创作的贵州情怀。
叶辛好花红书院
而早在1983年,叶辛便与惠水结下深厚情谊。那年,叶辛跟随着省工作小组来到惠水开展农田水利的调查工作,给惠水农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同年叶辛在贵州日报发表文章《喜看黔南春晖大地》,文章开篇就是惠水。从此,叶辛与惠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贵州一直被叶辛视为“第二故乡”,在故乡寻找一个休憩读书的地方,给多彩的贵州文化搭建一个承载之地,是叶辛过去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惠水县好花红村里多了一间阅览室,独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布依老宅里,几间具有乡土韵味的土房子衔接在一起,就成了一间独特的书屋——叶辛作品阅览室,这便是叶辛好花红书院的前身。
叶辛好花红书院开院暨叶辛文学作品展开幕式
2020年,惠水乡贤刘学文回到家乡,了解到坐落于好花红村的叶辛作品阅览室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管理,一直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年,在叶辛先生的支持下,天下贵州人俱乐部、贵州省作家协会、惠水县委县政府把“叶辛作品阅览室”升级改造为“叶辛好花红书院”,在原有图书阅览功能外,增加了举办阅读活动、宣传布依文化等功能,刘学文也因此成为了叶辛好花红书院院长。
从2016到2023,从叶辛作品阅览室到叶辛好花红书院,从默默无闻的乡村书院到获评中宣部“全国最美农家书屋”。7年的发展壮大,可以说,叶辛好花红书院盛满着叶辛与刘学文的“故乡”之情。
书院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时光流逝,青绿色的苔藓也慢慢爬上了书院年岁已久的石墙,石墙上写着叶辛说过的一句话“作家的名字是写在读者心上的,伟大作家的名字是写在人民心尖上的。”
叶辛好花红书院院内景致
正如叶辛所说,2020年至今,叶辛好花红书院一直践行这一言语,将作家与文学耕织在人民心中。书院对外开放以来,叶辛每年都要多次走进书院,为当地村民举办讲座,与村民一起开展乡村阅读活动。
书院以“书屋+书院”的形式,先后举办“叶辛与贵州”系列活动,《蹉跎岁月》出版发行40周年读书分享会、《一支难忘的歌》朗诵音乐会、《在醒来的土地上》朗诵会等100多场阅读活动,高频次的活动,让这个小小书院的书香四溢。
据统计,3年来,叶辛好花红书院已举办各种读书会、座谈会、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百余场,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多人次。一个小小的农家书院,成为了村民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
在书院里举办的读书分享会
还有战斗英雄史光柱、秦国富,贵州歌唱家曾小燕、陈燕,剪纸艺术家蒋红麟等也曾受邀来到叶辛好花红书院,为乡村孩子们亲授一堂生动有趣的公益课堂。
“我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更明白‘眼界’对于乡村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在刘学文看来,叶辛好花红书院不止读书、看书的作用,更多的责任在于激励乡村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勤奋创造奇迹。
各类活动在书院内开展的同时,以书院为依托,延伸至各乡镇、中小学校的“悦读”活动也在不断“浸润”着惠水乃至黔南地区的人们。
叶辛好花红书院将阅读延伸至乡村、学校、企业一线
2023年年初,“书香好花红”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叶辛《打开贵州这本书》作品朗读会在惠水县民族中学举行;5月,刘学文带着新鲜出炉的“最美农家书屋”奖章来到“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全国示范活动暨“多彩贵州·书香高原”耕读行动启动仪式(平塘)上,分享阅读心得;10月,叶辛好花红书院第一个村级书屋在惠水县雅水镇播潭村正式挂牌;12月叶辛好花红书院村级书屋在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集中为30家单位授牌……
书院内外,是叶辛好花红书院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主阵地的积极作用,也是书院与乡村耕读的“双向奔赴”。
乡村文脉,何以长明?
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叶辛好花红书院分为叶辛作品陈列馆、图书阅览室、知青生活记忆馆、布依族文创产品展示空间、民宿小院5个部分,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阅读、研学、参观、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
“到叶辛好花红书院的人们,通过书院这扇窗对民族乡村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和解读。从乡村阅读到阅读乡村,这就是叶辛好花红书院的价值所在。”刘学文说。
书院内宁静致远的阅读环境
2023年,叶辛好花红书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最美农家书屋”、《贵州省惠水县叶辛好花红书院刘学文新乡贤办书院点亮乡村》上榜“第三届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刘学文也被评为“乡村阅读榜样”。
“这些荣誉都来自于叶辛好花红书院,同时也坚定了我们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信念。”说到自己心中的期盼,刘学文直言无非是希望通过叶辛先生的名人作家效应,使书院更好地带动好花红村落的文旅融合,在3至5年的时间里,将叶辛好花红书院打造成贵州乡村文旅融合的新地标,给家乡留下一点文化记忆。
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其根在乡村。面对当前强化乡村文化赋能、点亮文化明灯,让乡愁有守望之地、文脉有寻根之处,共同绘就新时代绚丽美好乡村画卷的时代使命。
书香气氛浓厚
12月14日,在“叶辛好花红书院村级书屋集中授牌仪式”上,叶辛也表达了对书院的期待。“从一个书院到多家书屋,希望通过多元阅读空间的不断开拓,让‘叶辛好花红书院’成为惠水全民阅读的文化品牌,与特色文化乡村振兴载体、乡村重要文化阵地。”(吴俞颉 胡家飞 熊芸 王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