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口中的“逆袭学校” 成都十七中如何实现中进优出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6-01 09:38:51 编辑:徐扬 点击:
近日,成都十七中成功获评 “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为成都教育圈津津乐道的新闻。这所位于锦江区的中学,凭借帮助中低段学生实现重本梦的“十七中现象”,被许多家长推崇。从曾经家长口中的普通学校,到省二级示范校(省重点),它的逆袭故事是如何达成的?
常青藤精神,提升学生自信心
如今再看到在舞台上侃侃而谈讲述自己梦想考入四川大学的王某雨,她的父母已经无法把她跟一年前自暴自弃的女儿联系在一起。
一年前,原本成绩优异的王某雨中考失利,与成都知名的“四七九”无缘。父母在询问了亲戚朋友的意见之后,推荐她报考成都十七中这所家长们眼中的“普通学校”。如今,王某雨不仅成绩突飞猛进,整个人的气质也变得自信起来。也是从她的口中,父母了解到成都十七中特有的“常青藤”校园文化。
学校以校园内常见的常青藤为依托,挖掘其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梳理出了象征十七中生长品性和精神追求的“常青藤”文化,将青藤文化全方位融入课堂、课程、管理、活动、服务及实践等方面。
“我们的高中生源主要以中考重点线踩线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大多经历中考失利,普遍存在不自信的情况。因此,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成都十七中相关负责人说,“在我们看来,‘常青藤’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绵延流长,象征着一种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代表一种深沉含蓄、不动声色却又执着向上的精神。”
有了常青藤文化的浸润,学校又以“自信、自主、自省、自悦”的学风为核心,探索出以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内驱力、理解力为导向的“四自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以及覆盖从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到生涯规划课程全过程的“四自德育”课程框架,激活学生发展的内动力,培育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细节化常规,从可望可即到可依可行
除了心态需要调整,帮助学业中等学生培养更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规范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成都十七中全体教职工认真分析了十七中的现实处境与学业中等学生的基本状态,确定了以“可望可即,可依可行”为目的、能够在日常状态下落实和坚守的常规。“可望可即”从学业中等的现有起点出发,从小事入手,细节入眼,在学校常规、年级常规、班级常规和课堂常规、考试常规的建设上,围绕“让学生能够快速收获成果”,帮助学生收获“摘到桃子”的成就与快乐,树立学生在执行常规方面的自信,在提高自信心的过程中培育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而“可望可即”的常规要落到实处,还必须细化条款,使其“可依可行”。为此,学校制定了“量身定做成才行动,全天跟随辅导行动,教师五面辅导行动,格式化的管理行动,午间义务管理行动,教师家访常态行动”的“中等生成才六大提升行动”,系统性提高学校育人质量。
“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学校会安排一次摸底考试,班主任根据这次摸底结果为学生制定贯穿三年的习惯养成教育,有计划、分步骤地培优育才。”成都十七中教务负责人表示。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之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深刻认识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本领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直是学校发展的优先方向。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重点培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两支队伍。学校加强了班主任的目标量化管理,推行班主任月考核和学期考核制度,另外,还强化班主任B证、C证的培训,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老”班主任老师参加各类班主任专题培训。学校始终坚持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例会制度,在双周星期三下午,通过例会,加强备课组长之间的培训、交流与学习。学校教务处每期组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考察学习及交流。
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学校的教育科研坚持以小专题带动大课题,小专题比如《通过教学中的多元对话实现高中生古诗文阅读自信力的提升》《提升高三学困生历史学科学习自信心的策略研究》等,都是紧紧围绕学业中等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的行动研究,不仅提升了教师引领学业中等发展的专业水平,而且收获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成都十七中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适性校本课程,提供多元成功通道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以“为学业中等学生的成功发展奠基”为目标,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实施适性校本课程,构建了“国家基础课程+适性校本课程”的“常青藤生命力课程”体系。其中,适性校本课程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包括“四自德育”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学习课程四大类40余门课程,有效满足青藤学子多元发展的需求。
除了开足开齐适性校本课程,学校还大力发展“第二课堂”,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针对有艺体特长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个性发展、多元成功。青藤合唱团、牧野文学社、青藤茶艺社……目前,学校30余个学生社团初具规模,在各类艺体活动中绽放光彩。
近年来,学校特色体育射击射箭项目成绩骄人,培养出了世界杯、省、市冠军和多名国家健将、一二级运动员,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健美操等项目中也取得市、区优异成绩。艺术类作品与参赛队伍在省、市、区等相关比赛与活动中屡获佳绩,校艺体教师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教练员”“金牌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一批学业中等学生通过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多元路径,圆了自己上本科、上重本的大学梦想。(吕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