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新实践 兴文现代农业模式获四川省推广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20 16:49:22 编辑:苏仁胜 点击:
今年12月,四川省委网信办正式印发《四川省第三批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选编(2023)》,从综合建设、基础设施、智慧农业、新业态、基层治理、数字文化、信息惠民、生态环境八个方面,共筛选出55个数字乡村建设优秀案例。其中,“宜宾市兴文县:构建现代农业模式 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入选智慧农业类典型案例。
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和川渝滇黔黄金节点,幅员面积1380平方公里,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是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面对特定的区位条件以及县域资源,当地在推动农业转型、改革农事服务模式方面具体有何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笔者对兴文县的做法与成果进行了解。
近年来,兴文县深入落实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要求,立足农业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发展需求,依托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利用自动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现代农业服务基地,创新构建“互联网+农事服务+电商销售”现代农业服务模式,形成统一育苗、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售卖的“六统一”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在兴文县智慧农业运营中心,笔者看到管理平台随时更新着土壤墒情、温湿度等业务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远程监控育秧育苗的情况,实时掌握业务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同时我们开发了手机应用端,只要有网络,在家里也能及时了解秧苗培育情况。”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兴文县“五中心”依托智慧农业数据运营管理平台,充分整合大米加工、农机服务等业务,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数字乡村发展。
在兴文县五中心,笔者看到“泸硒、水泸坝、僰海”等品牌大米陈列于大米加工中心一楼。
“我们统一开展水稻烘干和大米精加工作业,改变了传统的稻谷晾晒模式,解决了水稻烘干仓储问题。加工区域配置稻谷烘干机6台,日烘干稻谷100余吨,日加工大米50吨,日包装5000袋大米;仓储能力约120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大米加工中心利用自动化、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全程采用智慧化管理,可精准监控加工过程,实时收集数据,确保大米品相、口感高质量,助力树立品牌形象。
在专访过程中,该负责人向笔者特别介绍了“五中心”的育秧育苗中心和全程机械化服务。
“我们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搭建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建成了育秧育苗中心和全程机械化服务。”该负责人介绍,在育秧育苗方面,育秧育苗中心一批次育秧时间约为12-15天,结合兴文实际,可培育水稻秧苗3-4批次,覆盖约4000亩农田秧苗需求。在非育秧季节,还可培育菜苗、中药材苗、速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农机服务方面,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按照“覆盖全面、服务全程、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理念,开展机耕、机播、机收、农机维修、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有专业维修工人4人,机手6人,签约服务对象28家。同时开发配套农机服务应用APP,实现“线上下单、线下服务”,为农户一站式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服务和面临的困难,实现高效的农耕作业机械化服务。
兴文县利用信息化平台,多渠道助农增收。一是通过搭建智慧农业应用平台,邀请电商企业入驻,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交易渠道的销售数据,借助智慧农业数据运营中心对农特产品的热销地区、销量走势、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为市场供需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将利用成熟电商平台,将兴文县农特产品进行网售和网红直播代销,2022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近1.5亿元。成功孵化“蜀南培培”“小红花生活馆”等本土网络带货大V,打造“泸硒、水泸坝、僰海”等大米品牌。三是与县内外大型超市、米面大型直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北大荒集团签订粮食收购、存储销售协议,稳定粮食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可溯源。 
据介绍,兴文县投资1000万余元建成兴文县“五中心”,占地面积约25亩,有效整合农业服务资源,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数字乡村发展。( 兴文县网络信息安全和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