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赤城镇:职业农民的“订单农业”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3-24 10:16:54 编辑:王金蓉 点击:
开垦撂荒地成本约700元/亩,购买种子、薄膜、肥料、人工、农药等又是一笔高额的垫支,如遇自然灾害收成还不保,粮食作物市场价格不高……作为农业人,面临着多重考验。
穷则思变,变则通。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两位职业农民采取“订单农业”模式,降低了种养殖风险。当前,他们正在大肆开垦撂荒地发展产业,干劲十足。
订单种植“制种玉米”
3月下旬,在凉风垭村,职业农民邓烈修正和工人播种玉米。旋耕机碎土,半自动机画线、播种,种子公司技术员在现场进行指导……现场热火朝天。

该基地实行订单种植制种玉米,套种大豆——邓烈修与种子公司达成协议,他在种子公司以10元/斤购买玉米种,培育出来的制种玉米,种子公司以5.5元/斤进行回收。在种植过程中,由种子公司派技术人员对种植时间、地块,播种方法、管理流程、采收方法进行全程监督指导,由蓬溪植保站等监管部门进行全程监管。待一个月后,玉米苗出土时,种子公司支付邓烈修第一笔定金。

跟普通饲料玉米相比,制种玉米产量较低;在种植过程中要求土壤抗旱性强;对种玉米母本、父本扬花期有一定技术要求;在采收时需要大量人工作业。但制种玉米单价比普通饲料玉米高接近3倍。双方实行“订单农业”,对于邓烈修而言,既缓解了前期购买种子的垫资,又确保了种植出来的玉米能卖出好价格;对于种子公司而言,既稳定了销售玉米种的渠道,又为下一批次制种玉米确定了质量,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作为遂宁市农业标兵获得者之一,2022年邓烈修就与种子公司实践了50亩订单种植制种玉米,“播种的35亩早玉米收益很不错,播种的15亩晚玉米受干旱影响没什么收成,总体算下来还是有利润。”汲取了教训的他,于2022年12月便开始动工开垦撂荒地,除杂树、杂草,排沟、翻土、碎土、播种……“今年播种得早,等到高温干旱季节时已经采收了,应该会有收成。”
此外,邓烈修还在赤城镇长青村开荒种植了500余亩坡地种植油菜,长势喜人,“从目前结穗情况来看,简直是高产。”他还计划开垦撂荒地种植“订单红薯”“订单蔬菜”等,信心十足。
订单种养“稻+鲫鱼”
在赤城镇两河口村,一下高速便能看到渔稻共生种养殖基地,该基地占地1000余亩。基地负责人蒋乔华介绍,结合蓬溪、遂宁、重庆等周边市民群众喜欢吃鲫鱼的特点,以及该基地就在高速路出口处,对于水产运输、大米运输也非常方便,于是在该基地实行“稻+鲫鱼”种养循环模式,在稻田两边按照低于10%比例挖沟凼用于养鲫鱼,目的是增加附加值。

将培育的鱼苗放到沟凼里面养殖,鱼儿排出的粪便,转换成有机肥灌溉水稻,“不用农药、少用化肥。”养殖出来的鲫鱼、种植出来的大米绿色生态、口感好,价格均比市场价高,固定销往蓬溪宝梵仙画主题酒店等客户群体。“每亩田产水稻1000—1200斤,产鲫鱼200斤,鱼米可卖6.8/斤,跟传统农业相比,每亩增加产值近2000元。”蒋乔华表示,去年在其他乡镇做过,效果比较好,于是今年大肆开垦两河口村闲置的农田,从外地调回了技术人员,准备大干一番。
“蓄水池给你建在哪里?这周抽个时间一起去现场定了。”在种养殖户甩开膀子干的同时,赤城镇农事服务中心干部为他们送去支持政策,积极为他们协调土地资源。(文 王金蓉 视频 裴云凯 王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