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汶川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各类基层“平安细胞”得到全面激活,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被授予全省信访“三无”创建先进县、省级法治示范县等称号。通过不断解锁基层“治理密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平安建设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高位谋划 解锁“顶层密码”
汶川县坚持以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为主线,将其贯穿平安汶川建设工作始终,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36名县级领导为成员,7镇6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平安汶川建设暨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建+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网格化、数字化”的“1+4+2”基层治理新模式,搭建起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指挥体系。
结合县情,汶川县制发《创新推进平安汶川建设暨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手册》《汶川县基层建设1+5工作方案》,科学规划“任务书”“路线图”,定人、定责、定时、定效。
此外,汶川县充分发挥考核督导“指挥棒”作用,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纳入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综合评价重要内容,通过清单化、项目化管理,确保平安建设各项工作“看得见、管得着”。
调配良方 解锁“和谐密码”
3月22日,三江镇柒山村村民王某学因拆除旧楼房时致使邻居王某平的房屋部分受损,经多次交涉,双方无法就赔偿问题达成共识,遂向三江镇无忧法治苑工作站申请调解。
了解情况后,无忧法治苑工作站立即组织辖区司法所、综治中心、柒山村驻村干部到现场实地调查,进一步掌握纠纷情况,安排当事人开展调解。调解员与当事人面对面摆事实、讲道理、析法理,让双方从邻里之情、诉讼成本考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签订调解协议,现场支付房屋损失的赔偿费用,该起因建房引发的邻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群众诉求无小事,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对于平安建设意义重大。”汶川县司法局局长向春明说。
2022年以来,汶川县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创新设立“1+7”无忧法治苑工作体系,对小矛盾、小苗头、小隐患、小诉求、小事件“五小”问题提早介入、妥善化解,切实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筑牢屏障 解锁“安全密码”
“生活在汶川,平安伴身边”“投资在汶川,安全可放心”,这是现在群众和商户对汶川平安建设的直观感受。
“自‘无忧警务’开展后,随时都能看到警察带领的巡逻队在街面巡逻,多晚回家都能看到闪烁的警灯,心里觉得特别踏实和安全。”家住城关镇的刘女士说。
5月3日,汶川县公安局接群众报警称一男子欲跳河轻生,危急关头,处警民辅警一路狂奔,成功将跳河男子救起。
此次救援是汶川公安实施“无忧快警”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汶川县创新打造“无忧快警”和“无忧铁骑”“无忧义警”三支队伍,延伸巡逻点线面,高密度、高频次、精准化开展巡逻防控,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提高街面见警率,逐步形成警民融合、共建共享、快处快破的警务工作新模式,为维护全县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注入新动力,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2022年以来,全县共破获刑事案件14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2人,侦破九类涉恶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
科技赋能 解锁“长效密码”
2022年9月23日,三江镇乐活村书记赵勇接到电话求助后,急匆匆地赶到辖区金竹苑1栋302门口,敲开门,一位大姐面色惨白,呼吸困难。简单询问症状后,赵勇赶紧背其下楼、送医院,挂号、取药、办理手续,等一切稳定后,赵勇才长舒一口气,转头冲进下一个工作。
原来,这位被帮助的大姐并非社区常住居民,而是一名独自在三江避暑的游客,她在小区门口的公示牌上记下了网格员赵勇的电话,这才在危急关头寻求到了帮助。
近年来,汶川县不断优化网格设置,配齐配强34名专职网格员、84名兼职网格员,形成“网格化+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群众工作”的多触角网格管理模式。2022年以来网格员共上报事件5512件,切实提升网格治理效能。
为提高立体化治安防控水平,汶川县全面开展“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与“天网工程”互相补充,在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先后安装408个天网高清探头、654个雪亮探头、2000余个慧眼,基本实现县、镇、村治安防控和群防群治工作无缝覆盖。
“智慧小区的自动识别门禁系统不仅方便我们出入,更提升了安全保障水平。”家住岷江东岸小区的张先生对这一集便利性、安全性和科技感为一体的智慧安防系统赞不绝口。2022年以来,汶川县全面推行“智慧小区”建设,加固小区安全保障,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生活品质。(张振 汶川县政法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