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们在操场上快乐地玩耍 摄影张青青
“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美丽画卷加快绘就,‘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特质更加鲜明。”
——摘自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提质幸福成都,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未来五年,成都将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稳步推动共同富裕,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向未来笃行之】
“多子女绑定”入学
为近四千个家庭提供接送便利
去年,家住金牛区九里堤街道的市民陈羽一家,按照户籍适龄儿童入学政策,顺利入读了家门口的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从家到学校走路不到10分钟。根据孩子上了一学期后的反馈,陈羽很满意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听之前的一些家长说,为了娃娃上个好学校到处咨询到处跑,我们现在就近就能读到这么好的学校真幸福。”
过两年,家里的二宝也将达到上小学的年龄。本来一直担心两个孩子接送难的陈羽告诉记者:“原来成都去年开始实行了‘长幼随学’的政策,如果未来哥哥和弟弟能在同一所学校,可以减轻咱们多子女家庭许多‘负担’,政府考虑得很周到!”
2021年1月,成都市教育局出台实施了多子女入学新政。明确家长可自愿申请“双(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录取,因摇号导致多子女可能就读不同学校的,也可申请其他子女与已入学子女就读同一学校。
据悉,成都已安置1525名多子女就读同一学校,落实2335对多(双)胞胎绑定摇号就读同一学校,为近4000个家庭提供了接送便利。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多子女绑定”入学政策是成都回应老百姓需求,做出的又一创新政策。除此之外,为办好老百姓满意的教育,成都全面推开中小学课后服务,并探索寒暑假托管服务,在解决家长接送子女难题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并着力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娃”的各种困难。
【绘蓝图怎么干】
到2025年新增学位30万个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
教育一头连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一头连着城市未来的发展。近年来,在成都,“有学上”已不再是考虑孩子教育的主要问题,“上好学”变成了最关注的事。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如何做?成都将目标写进了“十四五”规划中,未来五年,将聚焦“提质”,并把“优质均衡”定位为目标:2025年,成都将建成理念先进、体系完备、品质卓越、生态和谐、保障有力的教育强市。
为此,成都教育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优质均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覆盖率达到70%,优质特色高中在校生覆盖率达75%以上;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充足,全市将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新建、改扩建5所特殊教育学校,新建100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等。
以满足各年龄群体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把人文关怀体现到城市工作全过程各领域,让每一位生活在成都的市民都能感受城市的温暖和社会的温度。
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六个老有”健全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成都市民政局将继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今年将重点抓好35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进度和项目工期安排积极推进,确保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实施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做好针对经济困难老年人的5830张家庭照护床位的建设和推动工作。
专家声音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成都市金沙智库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徐睿:
保障“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幸福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市60岁以上老人和0-14岁儿童合计654.5万人,“一老一小”的人口比重分别为17.98%、13.28%。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积极回应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建设全龄友好社会成为成都公共政策的新焦点。过去5年,成都累计投入9100亿元实施重大民生项目649个,在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弱有所扶及青年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下一步,成都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度、着力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实现老人康养天年,儿童快乐成长,中青年大有作为,全体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城市发展目标。
(记者 赵子君 王琳 黎张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