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亲子沟通讲座受热捧 家长共探“从心对话”之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亲子沟通讲座受热捧 家长共探“从心对话”之道

2025-07-08 16:39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4日,一场由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广元市利州区慈善会主办的,以“亲子沟通,从心开始”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在利州区上西街道办事处举行,吸引了近50位家长参与,围绕“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这一家庭高频痛点,通过案例解析、场景模拟、互动讨论等形式,为家长们提供可操作的亲子沟通指南。

聚焦日常场景:用案例破解“沟通困局”

讲座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敖江莎结合多年咨询经验,选取典型亲子沟通场景展开分析,覆盖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等不同阶段孩子的需求。

“孩子因总被老师批评而自卑,家长该如何回应?”“兄妹抢玩具时,‘大的必须让小的’是否合理?”“写作业拖延时,催促为何总引发对抗?”……敖江莎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逐一拆解家长常见的“无效沟通”模式,如否定孩子感受(“老师怎么会针对你?”)、威胁式回应(“再哭就关门外”)、强制要求(“必须先写数学作业”),并给出“保护自尊+引导表达”“共情情绪+行动指引”“游戏化激励”等替代方案。

“原来孩子哭闹时,先‘镜像反射’他的情绪(‘妈妈看到你小脸通红,拳头握得紧紧的’),比急着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场家长张女士记录下笔记,“这些话术特别接地气,回去就能用。”

互动环节成亮点:从“听”到“做”的实践

区别于传统讲座单向输出,本次活动设置了“分组讨论”“场景模拟”等互动环节,让家长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在“幼儿期沟通”环节,家长们分组回忆“孩子最近一次主动分享的场景”,并尝试用“兴趣话题”(如“今天幼儿园哪个游戏最有趣?”)重新开启对话;在“青春期情绪处理”模拟中,家长两两搭档,分别扮演“因积木倒塌哭闹的孩子”和“需要安抚的家长”,练习“共情归因+行动指引”的沟通法。

“平时总觉得‘道理都懂,但一到现场就慌’,模拟练习后发现,原来调整语气和提问方式就能化解矛盾。”家长陈先生参与模拟后坦言,“这种‘边学边练’的形式,比单纯听理论有用多了。”

长效沟通:从“技巧”到“习惯”的升级

“沟通不是‘一招鲜’,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讲座尾声,敖江莎建议家长建立“固定陪伴时间”(如每天晚饭后15分钟聊天)、使用“家庭会议记录本”记录约定,并通过“成长型反馈”(如“今天比上周快了5分钟!”)替代批评,逐步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现场家长反馈,“讲座内容贴近日常困扰”,“掌握了至少3种可操作的沟通方法”。一场关于“如何好好说话”的学习,正在更多家庭中悄然延续。(供稿: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吕佩玉)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