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再发力 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 | 产业兴农旅旺乡风淳 顺庆乡村涌动勃勃生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锚定目标再发力 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 | 产业兴农旅旺乡风淳 顺庆乡村涌动勃勃生机

2025-07-08 16:3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坚定围绕市委、市政府"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工作总抓手,大力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以“一带五路五产业”为蓝图,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持续推进“一区两地三乡”建设,在广袤田野间掀起“稳基础、扩产能、强链条”的攻坚热潮,向着“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奋力冲刺,引领南充农业高质量发展。

百香果架下套种小米辣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乡村治理有序开展、文明之风遍吹乡野……近年来,顺庆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创新探索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模式,积极开展文明乡风建设活动,一幅产业兴、旅游旺、乡风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顺庆大地徐徐铺展。

推广套种解锁一地多收

6月27日上午,在顺庆区金台镇“幸福怡家”家庭农场,大棚内整齐排列着百香果架,2000余株黄金百香果苗沿着尼龙绳奋力向上攀爬生长,尽显蓬勃生机。

“黄金百香果可是百香果中的‘贵族’品种。”种植户蒙思伟介绍,其果皮金黄鲜亮,果肉饱满多汁,轻轻切开,浓郁独特的香甜气息便扑鼻而来,甜度远超普通百香果。

百香果在阳光下努力向上攀援,而在其架下的小米辣正以另一种姿态,享受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只见一垄垄小米辣苗紧密排列,叶片呈嫩绿色,个头虽小巧,却精神抖擞地挺立着。蒙思伟蹲下身,轻轻拨开一株小米辣苗的叶片,笑着说:“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看似普通的小苗,百香果架恰好能为它们起到遮阴保湿的作用,这正是小米辣最喜爱的生长环境。再过几个月,小米辣就能迎来丰收了。”

蒙思伟介绍,百香果作为藤本作物,生长时需要架子支撑,而小米辣植株矮小,二者套种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形成生态互补,这种种植方式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高效利用,发挥出最大价值。

谈及套种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蒙思伟充满信心。据他初步估算,采用套种模式后,在不影响百香果产量的前提下,若小米辣生长顺利,按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可增收5000-7000元。“一地双收”的美好愿景,正随着种苗的成长逐渐清晰。

“套种模式是农业高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善农田生态。”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全区聚焦乡村振兴“十大行动”,以“一区三线多园”布局壮大粮油等四大主导产业及两大特色产业,探索“果蔬套种”等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与农民就近增收。目前全区套种面积达3万余亩。

农旅融合拓宽增收路径

6月29日清晨,在顺庆区搬罾街道渔耕源农场入口处,私家车已排起长队,沿路的指示牌清晰标注:“采摘区左转,亲子游乐区直走。”

农场李子种植基地里,绛紫色的“五月脆”缀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游客们手提果篮穿梭林间,边采摘边品尝。“这李子口感好,又脆又甜,我们每年都来摘,亲戚朋友都说好吃!”游客吴大顺提着满满一篮李子笑着说,“带孩子来体验采摘,还能感受田园生活,可谓一举两得。”

作为顺庆区农旅融合示范标杆,渔耕源农场通过“特色种植+采摘体验+研学教育”模式,让田园风光变身“聚宝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农场总经理田松文介绍,园区共种植“五月脆”“冰糖李”50余亩,今年“五月脆”迎来丰收,截至目前已采摘近5万斤,预计还可采摘2万斤。“7月初夏黑葡萄将开始采摘,7月中旬冰糖李也会上市,接下来几个月都是采摘旺季。”

“农场建成后,我就不用出远门打工了。每天步行10分钟就能到岗,一天能挣60元,再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收入将近2万元。”务工村民张清碧边说边忙着采摘、装箱。农场里像张清碧这样的“固定工”有20多人,到了农忙时节,务工人员有4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此外,农场年发放土地租金30余万元,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的双重收益。

除了发展种植业,渔耕源农场还配套建设了儿童游乐区、农耕文化教育区,将农场升级为集采摘、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在农耕文化教育区,学生们围着传统农具听讲解;在垂钓区,三五游客手持钓竿静坐在遮阳伞下,等待鱼儿咬钩……

“我们在一产上做精品质,三产上做优体验。”田松文介绍,园区计划引进更多新颖优质的农产品品种,以丰富消费者的采摘选择和体验。在三产融合方面,将推进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深度开发研学项目,力争年接待研学学生6万人次以上。

“接下来,我们将对游乐设施和整体环境提档升级,开发智慧农业体验、非遗展示等项目。”田松文表示,园区正从单一种植向农文旅融合转型,通过多元化业态提升吸引力。

渔耕源农场正是顺庆区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如今,新复乡同仁社区的蓝莓基地、芦溪镇老君山村的天仙谷蜜李生态园、李家镇卷洞门村的油桃采摘园等一批农旅项目如雨后春笋,正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胜地”,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创新方式弘扬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顺庆区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将文明乡风融入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民风淳”的生动图景。

“一条小河绕村庄,稻花香里说丰年,勤劳双手绘蓝图,幸福日子比蜜甜……”日前,顺庆区首届村歌大赛决赛暨第五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在芦溪镇文化广场精彩上演。舞台上,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歌舞、小品、戏曲等节目轮番登场,内容紧扣乡村振兴、家风传承等主题,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舞台下,百余名观众围坐观看,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

“以前农闲时,大家不是打牌就是闲聊,现在有了展示才艺的大舞台,村民们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参赛选手王红梅激动地说。此次大赛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更通过直播吸引上万人次在线观看,让乡村文化“破圈”传播。

“乡村文化是文明乡风的根脉。我们以文艺活动为载体,既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文明乡风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大赛的奖品以本地特色农产品为主,既宣传了本土特产,又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未来,顺庆将持续打造“文化惠民演出”“非遗下乡”等品牌活动,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活力。

除了文化赋能,顺庆区还创新治理模式,以村规民约为“标尺”,用积分制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日前,在进新复乡四方寨村,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庭院令人眼前一亮。村民谢大爷的庭院内,绿植环绕、农具陈列有序,拆老屋留下的老石器被巧妙装点成景观,青石板小径蜿蜒其间,每一处角落都流淌着岁月沉淀的韵味。“村里实行‘文明积分制’,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孝老爱亲都能积分,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大家积极性可高了!”谢大爷笑着说。

在新复乡,积分制已成为乡村治理的“新引擎”。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维护公共卫生、践行移风易俗等行为都能获得相应积分,积分超市里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积分高的家庭还能享受评先评优等奖励。如今,“比积分、争先进”蔚然成风:过去乱搭乱建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村民自发种植的花草;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勤俭节约成主流。

文明浸润,硕果累累。截至目前,顺庆区已培育省级文明村镇6个、农村文明家庭58户、文明校园14个,区级以上文明村94个、占87%以上,文明乡镇7个、占100%。(供稿方:南充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