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巩固农业大县地位,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这是自贡市委赋予富顺的使命。一直以来,自贡市富顺县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坚决扛起使命责任:荣获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改革先进县等国省级荣誉奖项;作为全省唯一区县在2021年全国农村宅基地管理交流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1月26日,富顺县再次不负众望,在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捧回“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的荣誉。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任务需要新担当。近年来,富顺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四川省委、自贡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决把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紧扣市委赋予富顺的新使命找准着力点、关键点、突破点,努力探索出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富顺路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全面展开。
巩固成果 促进有效衔接
自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富顺县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自贡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动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做好政策、产业、机制、工作等多方面衔接,确保脱贫村和脱贫(监测)人口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该县严格落实巩固机制,建立结对帮扶和资金整合双“54321”机制,实现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全覆盖结对帮扶,整合9.5亿元资金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县本级衔接资金3360万元,有效解决“人、钱”问题;建立驻村干部和行业部门帮扶力量共同监测联系的防返贫致贫“双监测”机制,完善“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兜底保障机制,筑牢返贫致贫防线。2021年新增监测对象102户317人,无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同时,出台了《富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制定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巩固有效衔接政策文件24个;落实教育、医保、住房保障、就业稳定等系列衔接政策,构建有效衔接“1+N”政策体系。编制《富顺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衔接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产业比例达57.52%。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富顺县多管齐下拓宽增收渠道,全方位保障脱贫户稳定增收,努力增强脱贫村、脱贫户自身造血功能。投入各级资金1.3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48个,采取“园区+村集体+脱贫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将91.2%的脱贫户(监测户)绑定在产业链上;支持脱贫户务工就业,投入衔接资金1330万元,开发过渡公益性岗位1750个,全县脱贫劳动力就业20733人,较2020年增加164人。
产业升级 筑牢发展之基
打造苗仙湖、龙贯山等5个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狮市马安等12个核心区,富顺柑橘园区创建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精心培育农业特色品牌,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培育“三品一标”29个,申报“富顺再生稻”种植技术规程、“富顺再生稻米”团体标准,获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近年来,富顺县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品质,加快推进“三农”现代化进程,让全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更有奔头。
每到稻谷丰收的季节,富顺稻粱现代农业园区代寺镇核心区涌动的“金黄绸缎”好像要绵延到天际,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宛如大地上的调色板。沉甸甸的金黄稻子低低垂下,阵阵稻香沁人心脾。在这里,已建成道路41公里,核心区标准化种植水稻+再生稻2万亩,高粱0.4万亩,带动全镇水稻、高粱种植面积分别达3.6、1.5万亩。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为筑牢产业之基,富顺县围绕全省“10+3”现代农业体系,立足产业优势和特色,科学布局“4+3”产业体系。
2020年,富顺县与隆平高科合作共建水稻专家大院和再生稻研发中心,中稻+再生稻单产突破1100公斤,获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写“富顺,再生稻之乡”;与五粮液、郎酒等知名企业建立“订单合作”,建成高粱基地15万亩,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55.9万吨,连续11年荣获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与海升等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全县共建成柑橘基地24.4万亩,年产量达12.9万吨;引进德康、正邦等集团公司,建成全省规模第三的莲池万头种猪场,全县年供给仔猪40万头以上,2021年全县出栏生猪61.76万头、同比增长13.79%。
富顺县还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将乡村振兴丰收画卷越绘越美。该县全力做好耕地保护,全域推进土地撂荒整治。2021年整治撂荒地4848亩、复耕复种粮食3858亩,粮食增产1500吨,全域整治撂荒地做法得到省市肯定;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县级财政资金10061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3.68万亩;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座,新(改)建提灌站12个,新建产业道路57公里。
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于富顺而言,在产业兴旺方面除了提升现代农业以外,集体经济的提质增效也是重点任务。该县创新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村44个、资金4400万元,设立5000万元县级专项扶持资金,在全省率先试点支农“强村贷”政银担合作模式,与四川省农担公司合作组建4亿元集体经济发展信贷资金,因地制宜推广盘活资产资源型、土地集约经营型等8种发展模式。2021年,富顺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8169万元,村均40.24万元。
内外兼修 打造美丽乡村
走进邓井关街道新湾村,一座座白墙灰瓦的院落村舍整齐排列,马路干净整洁,行道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生活环境让新农村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在该村槐花坵聚居点,以前卫生环境良莠不齐的村居民舍已经华丽变身,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精致实用,与道路两旁的花圃相得益彰,各家各户门前摆放着分类垃圾箱,村民们已经习惯分类处置生活垃圾。聚居点一角的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投入使用,截污管网延伸至每户家庭。
近年来,富顺县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常态化有效处理机制,在川南率先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县级每年投入3600万元,保障“收转运”一体化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覆盖率达100%;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49%;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70%;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63%,秸秆综合利用率90.54%,废旧农膜回收率85.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经验被省《“三农”要情》全省推广。
同时,该县加快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运用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新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农村电网148公里,获评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
乡村振兴,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在这一点上,富顺县坚持“里子”与“面子”兼顾,不断擦亮和提升乡村振兴底色与成色。
冬季的马安村,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除了有千里柑橘外,还有村民们拍手称赞的“微治理”。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该村探索精细化院落治理新支点,推动乡村高效能治理向院落延伸,乡村治理呈现出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新局面。“住得好、吃得好、环境也好,现在我们村的日子,城里人都眼馋。”说起马安村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满脸自豪。
2020年开始,富顺县以“生态美、产业强、人文好”为目标,从乡情院落这一“小切口”入手,坚持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施“微管家+善治兴乡”“博士站+智力下乡”“新乡贤+订单农业”“书记+代言家乡”“社会组织+公益助乡”五大工程,扩大乡情院落覆盖半径,进一步壮大治理“朋友圈”,画大乡村治理“同心圆”。而这只是富顺县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的一个缩影。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富顺县持续深化乡风文明治理,完善镇村治理体系,建立以镇村党组织为核心,镇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村级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参与,“三治”结合的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10个。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三级文化服务平台,建成镇村文化场(馆)205个,实施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等“十大行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文明镇1个。
放眼“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的富顺大地,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排排农家院落宽敞整洁,一条条村路平整畅通……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富顺县广袤农村大地默默耕耘下,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郑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