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遂宁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新一轮《科技创新推进美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以遂宁百益乡村振兴研究院为总平台,充分发挥四川农业大学涉农优势学科和专家团队优势,率先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人才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合作,努力探索形成丘陵地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遂宁路径”。
过去5年,遂宁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成果丰硕。编制完成《遂宁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遂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细则》《遂宁市“厕所革命”技术导则》《遂宁市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等规划和技术规范7个;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水稻、柑橘、食用菌、川白芷种植等8项新技术;开展乡村振兴试点、构建“精致农业”体系、特色优势产业、遂潼农业一体化发展等4项课题研究;开发大英刺梨等4项新品种;营销推广“遂宁鲜”品牌农产品等。同时,还培育基层干部、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三农”人才3000余人,为遂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达成系列合作共识 开启共赢发展之路
新一轮5年合作中,将依托川农大的人才智力优势、科学技术优势,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的理论研究、政策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化、设计规划、产业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及经验传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例如:在产业合作方面,围绕建设“天府粮仓”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引进和选育一批适合遂宁发展的优良新品种及配套种养殖模式,开展农业“五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在智力合作方面,开展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在品牌合作方面,围绕遂宁“3+3+3”特色农产品体系,探索制定农产品绿色生产标准和流通、质量安全标准,形成适用于遂宁的农产品生产、质量检测、产品溯源、冷链物流、品牌建设和营销的全产业链控制体系等等。
此外,双方还就共育乡村人才,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遂宁样板区、低碳现代农业地热产业园区技术集成与应用、粮油品种选育及特色水果、蔬菜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等18个乡村产业振兴合作项目初步达成了研究意向,致力共同打造更多标志性研究实践成果,持续擦亮市校合作“金名片”,为遂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这些必将惠及更多民生。
完善合作体制机制 打造新型智库平台
根据协议,遂宁市人民政府和四川农业大学共同在遂宁市登记设立“遂宁百益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四川农业大学在遂宁开展各类科技合作项目的总平台和遂宁市委市政府的“三农”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机构,由四川农业大学和遂宁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具体负责市校合作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
双方还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信息沟通、投入保障、项目联合申报等一系列工作机制,聚力搭建平台载体,努力把遂宁百益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成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囊团”、乡村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乡村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乡村建设与治理的“助推器”,为探索富有遂宁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打造丘区乡村振兴“遂宁样板”作出更大贡献。(王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