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丨遂宁4名“老大白”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9-18 10:54:46 编辑:王金蓉 点击:
你常常看见大白,但你不一定了解“大白”。今天就为大家介绍4名一直以来从事抗疫工作的“老大白”。
离病毒最近的流调员——王中
王中是遂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的科员,主要负责疫情防控中的流调工作,他既是队伍中的“指挥师”, 又是流调现场的“战斗员”。
无论是在支援“广安0509”疫情防控工作中,还是在处置本土疫情时,作为流调小组的一名组长,在接到任务后,王中总是率领流调队伍快速反应。在半小时内携带装备集结完毕,冒着直面新冠病毒的风险,深入疫点开展现场流调,周密细致地摸清重点人员活动轨迹,不漏掉一个细节。流调结束后及时讨论、研判,第一时间将排查出的重点人员轨迹和接触者信息推送到街道,做到早、快、准、细,为研判疫情态势、斩断疫情传播途径、控制疫情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他手机从不离手,工作群里一声召唤,就立即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繁杂的工作让他昼夜忙碌不停,吃住都在办公室,随时准备上岗。截至目前,共完成重点人员流行病学调查5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疾控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勇毅本色。

抗疫中的王中
控制源头的环境消杀者——谭超
作为遂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与学校卫生科主管医师,新冠疫情期间他每天几乎都要做同一件事,就是在全副武装后,背着几十斤重的喷雾器,忍着消毒水刺鼻的味道,对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居所及邻近的外环境、酒店集中隔离场所等重点地段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面消毒,不留死角,不给新冠病毒存活的机会。在疫情严峻时,每天常常四处奔走,多处消杀。
随着疫情的变化,要求消杀的范围和面积增大,有时候忍饥挨饿、忙到深夜。除此之外,他还负责对疫点、集中隔离场所等单位消毒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谭超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个疾控人,在危难时刻,我必须挺身而出”。

抗疫中的谭超
疫情防控中的卫生监督人——李阳辉
逆行者的行列中除了众多的“大白”还有一支身穿蓝色制服的队伍——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他们执法为民、护卫健康,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李阳辉是该队伍中的一名普通党员和卫生监督员,一直从事着卫生健康执法工作。2022年8月5日,遂宁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接到四川省援琼疫情防控工作组通知后,李阳辉主动请缨,放弃休假,星夜兼程,千里驰援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在乐东期间,李阳辉既要承担隔离点、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督导工作,又要兼任信息联络员。在当地疫情最吃劲、最胶着阶段,与同仁们一道,连续奋战26天,开展医疗机构、核酸采样、发热门诊监督检查,研判隔离点选址的合理性,指导“三区两通道”改造,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督促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
支援期间,每日都要进入高风险区,接触风险人群,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极大。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所知所学,与同仁们密切配合,针对查出的风险、漏洞、短板,及时提出科学合理改进意见,用行动筑牢疫情防线,实现了出发时承诺的“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担当与使命,取得了乐东县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返遂集中隔离休养结束当日,李阳辉又被紧急征招前往成都市支援,配合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四川工作组开展隔离点督导工作,继续完成他卫生监督执法的使命。

抗疫中的李阳辉
疫情防控中的后勤保障兵——蒋志军
年过5旬、临近退休、头发花白,他主动请缨服务医务工作者和群众,到集中隔离点工作。有时工作时间长达14-15小时。蒋志军却乐此不疲,“人生很难有机会做些有意义的事。”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凶猛,全国各地防疫物资紧缺。为保障一线防控人员的物资供应,作为遂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财务科科长蒋志军带领科室成员克服物流停运、供应商放假、门市关店等不利情况,加强疫情防控物资的采购、调集、储备和管控,全力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后勤物资保障。
“在车上眯了不到一个小时,有60多个未接电话。”有单位要物资的,有提供物资信息的,有捐赠物资的……蒋志军清晰地记得疫情爆发初期的忙碌场景,“一开始科室只有4个人,上午大家忙着物资发放、清点、登记、市内运输;下午忙着到市外拉物资,有时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当时,所有餐饮酒店都歇业防控,他们饿了就只能吃泡面或饼干充饥,困了便就地找个地方眯一会儿。与此同时,还要多方联系,挖掘物资采购渠道,核实物资信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就连大年初一,蒋志军也在找防疫后备医院,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8点,泡面就是年饭。蒋志军清晰记得,疫情爆发之初,一个月就花了432元电话费。“但是我们做的后勤保障,确保了疫情以来的防疫物资供应,一切都值了”,蒋志军笑着说道。

抗疫中的蒋志军
白衣执甲,时代英雄。在这场疫情中,“大白”们 逆流而上,保障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谢谢他(她)们的付出。愿疫情之后,山河无恙,阳光更灿。(王艳华 王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