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川职院”)在“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瞄准国际国内对标高校,全面查找问题短板,精准对标学习借鉴,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育等重点领域工作推进有力、取得明显成效。黄远新、祝林、胥涛、廖策权、马莉五位同志获得个人通报表扬。
“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开展以来,川职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学科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匹配度、高端人才引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供给、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三适三融”,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学校与地方融合
紧接优势产业,新增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和医疗照护学院、能源化工学院(锂电科技学院),增加了地方急需的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专业8个。成立陈子昂研究院、本草文化研究院等10余个研究院所,为遂宁地方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助力增效。紧跟区域发展,拓展“一园区两基地”,初步形成“一校一园两基地”产教融合发展办学格局。紧扣重大战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安居区政府、市乡村振兴局签订三方协议共建“安居乡村振兴学院”暨“乡村振兴项目孵化园”,培养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等。
适应职教法新要求,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制定颁发《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创新探索了“对接产业、对应职业,产教融合,中高本研衔接”的专业建设思路,“政府统筹、多元投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项目纽带,问题导向,共建共享”的融合发展机制,实践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混合所有”等多种合作体制、“资金或产品投入、技术或产权入股”等多种合作模式。
适应校地引育需求,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融合
近两年来,特聘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高层次专家2名、国内著名职教专家2名;聚焦学院特色专业创新发展,对接遂宁优势产业,引进锂电新能源、电子电气等领域博士学位高层次人才10名。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固化人才标准,分批次引进了紧缺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120余名;立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突破,引进国家级技能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1名,聘请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30余名、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280余名。(廖海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