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射洪市曹碑镇撂荒地变身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8-31 15:11:26 编辑:王金蓉 点击: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是农民的命根子。但伴随着农业效益低、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射洪市曹碑镇耕地撂荒现象日趋严重。
“那片土地有200多亩,因为村民耕作较远加之水源不足、产出不高,导致撂荒了很多年。”曹碑镇曹碑中心村党支部书记胥执祥指着远处那片土地说,看着原来辛辛苦苦开垦出的耕地渐渐长满了齐人高的杂草和荆棘,村干部们都很着急。
面对这一难题,曹碑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以实现撂荒地根治为终极目标,通过打好“责任、舆论、任务、成效、督查”五张牌,全面打响撂荒地根治攻坚战。目前全镇已整治撂荒地5940亩,全年预计完成整治达7600余亩,实现粮食增产2500万斤、群众增收3000万元,村集体增收15万元。
强化组织领导 打好“责任牌”
该镇党委专题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采取“镇、村、组”三级联动,镇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具体责任、村党组织直接责任的三级网格化管理制度,充分释放撂荒地根治的“红色引擎”。
强化政策宣传 打好“舆论”牌
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坝坝会、广播会、微信群、主题党日等活动大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将撂荒地整治写入《村规民约》,发挥乡土能人、新乡贤带头模范作用,形成“保护耕地人人有责、治理撂荒违者必纠”的思想共识,使全镇干部群众都认识到撂荒地整治是民之所向,利之所系,责之所在。
强化底数摸排 打好“任务牌”
该镇全镇上下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结合“12345热线”和“阳光问效”群众反馈撂荒地问题,全面摸清全镇撂荒地、劳动力、基础设施情况,建立到村到户到地块的撂荒地数据库。同时根据各户和各地块的具体情况不同,精准分析研判、分类制定整治方案,确保发现一块、整治一块、销号一块。
强化分类施策 打好“成效牌”
该镇按照先易后难、成片推进、规模发展的原则,采取“公司+大户+集体”梯次推进模式。一是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大池村引回“归雁”8名与村集体合资成立刚健农业专业合作社,不仅实现开荒1000余亩,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更是基本实现本村农业生产机械化,达到了三赢的目的。二是乘酒粮基地建设东风,用活土地政策、落实设施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先后引进农业公司2家,新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12个。其中上半年引进的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开荒4000余亩,下半年引进的四川丑小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0余亩,为撂荒地根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积极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激活业主动力,累计发放各类补贴200余万元。四是指导大户在进行撂荒地整治同时,申报市宜机化改造项目,降低改造成本,提升宜机水平。
强化督导检查 打好“督查牌”
该镇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比”的工作机制,在全镇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镇纪委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联合不定期深入各村开展督导检查,定期通报整治进度、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全镇通报,立行立改。对进度缓慢、意识淡薄的村或个人及时约谈督促,确保用严明的纪律、严肃的作风,为撂荒地整治工作保驾护航。
(射洪市曹碑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