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常乐镇:“四心合一”撂荒治理满粮仓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5-31 15:38:17 编辑:周姿彤 点击: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蓬溪县常乐镇党委政府坚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因地制宜治撂荒、扩播面,多措并举消存量、遏增量,盘活沉睡“撂荒地”筑牢“粮仓”开新局。
组织领导“上心”,部署推动“一杆到底”
常乐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全镇撂荒地治理专题党委会、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排7名农机农技干部组建工作专班。同时,研究制定了《常乐镇撂荒地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镇11个村成立了以挂片领导为组长、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工作推进小组,形成“三级干部包户包地块”的责任体系,确保治理工作有力有序。
此外,常乐镇结合非粮化图版台账,按照三级包干责任制,采取网格化管理办法,镇村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组织召开撂荒地整治推进会、坝坝会21场次,实地核查耕地撂荒面积,理清撂荒户、承包关系、耕种现状,建立撂荒地信息台账,准确详实摸排掌握全镇撂荒地1180亩。
撂荒治理“用心”,农业生产“一劳永逸”
常乐镇紧盯重点区域、整片撂荒、弃耕农户精准“把脉”,因村因地施策,提出“复耕复种一批、集中流转一批、代耕代种一批、兜底托管一批、改善提升一批”,“一地一策”激活土地要素。从农户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有耕种能力和条件的农户,采取自种和代种的模式,由村委会和农户签订“撂荒地耕种协议”,按照时间节点,自行种植经营;针对常年外出和无劳动能力且有流转意愿的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进行经营;针对大面积且相对集中连片的撂荒地,由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牵头,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种粮大户”的村社合一托管模式进行复耕复种。目前,银家沟村、庭英村与种植业主李子健签订托管协议170亩,全镇11个村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撂荒地整治与经营,亩均可为村集体分红50元至100元。
为充分发挥农民“主力军”作用,常乐镇在春耕备耕时节,利用微信群、短视频、大喇叭、田间地头动员等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村逐组逐户广泛宣传,发放复耕告知书2000余份,入户宣讲1100余人次,微信推送信息350次,制作悬挂宣传横幅50余条,积极引导在家农户种粮种地,形成浓厚参与氛围。
示范引领“真心”,干群联动“一往无前”
为解决资金不足、农业效益低,群众等靠观望等问题,常乐镇12名领导干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20余名先后到岳成村、庭英村、银家沟村插秧、种植大豆17亩,带头筹措资金7万元,与业主共同整治撂荒地100亩,以共同开发、共同种植、共同管护、共同受益的经营模式,全部用于粮油种植。
立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撂荒地复垦复耕劳力不足的实际,常乐镇探索推行“村党支部+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户”的村社合一发展模式,激励引导农户发展产业解决耕地撂荒,激励调动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组织农户自种、亲友代管、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经营、代耕代种等方式全域开展撂荒地整治,形成干部群众共抓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
同时,常乐镇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政策,以及撂荒地整治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好200元每亩撂荒地整治种植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粮食生产的优惠扶持政策,确保惠农政策落实不走样、农民群众获得实惠不缩水。
激励奖惩“走心”,质效保障“一以贯之”
按照县农业农村局工作指导,常乐镇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根据所选择的粮油、蔬菜等作物时令,对所有撂荒土地进行工期倒排,指导各村预留一部分玉米大豆种子、育一定数量秧苗,对应工期,到时间节点还未耕种的土地,由责任干部根据土地条件使用预留的种子或幼苗及时进行耕种。
常乐镇各村针对摸底建立台账上的土地地块进行逐一分析,明确实施主体、种植作物、完成时限后,制定作战图,由各村挂片领导按图对区域内的撂荒土地整治情况进行调度,清单式治理、销号制管理,整治一块、销号一块,切实把撂荒地变为“致富田、丰收地”。同时,对标各村撂荒地治理目标任务,严格执行《常乐镇、村干部质效考评奖惩机制》,镇纪委对各村的农业生产实行每天一督查、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考评的工作机制,对撂荒土地任务每天进度进行统计通报,有效确保了耕地应种尽种、满插满种。截至目前,全镇共整治撂荒地518.16亩,播种水稻270亩、大豆160亩、玉米76亩、蔬菜12.16亩。(蓬溪县常乐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