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来自四川省农机研究院、四川大学、省水利规划研究院、省耕肥总站等7名专家组成评审组,对遂宁市编制的《遂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的可行性进行质询、讨论。据了解,遂宁是全国新标准颁布后第一个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的市州。
据悉,2019年以来,遂宁市共新建高标准农田42.28万亩,灾毁农田修复12.62万亩,高效节水4.38万亩,整合资金改造提升0.22万亩。为加强遂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提高项目规划设计质量,合理确定项目的工程建设标准、项目投资水平,提高项目效益,建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遂宁市于2021年全面启动了《技术细则》编制工作。
《技术细则》经过近1年的时间打磨、6轮的反复修订,多名各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形成评审稿。
《技术细则》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遂宁市<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标准、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管理办法,结合遂宁实际制定;分总则、前期工作、规划布局、工程设计、预算编制、图件编制、施工建设、验收管理以及附录,是指导遂宁市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预算编制、施工建设和竣工验收的重要参考。
《技术细则》的出台将解决过去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标准、没有专业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队伍这两个重大而关键的问题。同时,也将解决曾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宜机化程度不高、排涝灌溉能力不足、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不够、农田生态景观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当天评审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起草情况说明,逐项校对了《技术细则》文本内容,并对相关技术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
专家组一致认为——《技术细则》集成了中央、省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明确了丘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涵盖了遂宁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与管理全过程,可为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发展中心主任周杉要求,《技术细则》要在“细”上更下功夫,具有可操作性,突出丘陵地区特点的技术要求;要体现技术语言,明确规定怎么做、做什么。他希望,《技术细则》编制组抓紧完成后期修改工作,为遂宁市在全省范围内具体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起到示范性作用。
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惜春表示,此次评审会对进一步完善《技术细则》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将以《技术细则》评审为契机,认真贯彻国家新出台的通则和省厅的技术标准,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区域示范建设“1153”行动,把《技术细则》作用发挥好,高质量推动全市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建设,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积累更多遂宁经验,作出更多遂宁贡献。(王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