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搬进新房子 过上好日子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6-02 09:05:14 编辑:杨仁昌 点击:

四川西充:搬进新房子 过上好日子
双凤镇东岱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李同周 摄

四川西充:搬进新房子 过上好日子
何素芬查看凤凰李长势。廖桂华 摄

易地搬迁就是让生活条件差的群众搬迁到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地方。“十三五”期间,西充县共完成3518户8065人易地搬迁。2021年至今,完成了掉边掉角农户22户46人易地搬迁。

按照“搬得准、搬得顺、搬得富”的原则,该县创新推动易地搬迁工作,坚持搬迁与后续帮扶同步规划、与产业发展同步实施,并在服务群众上不断创新,让一批批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搬迁安置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全县搬迁户中1908户2473人实现转移就业,户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5月31日,在西充县古楼镇华子山村,村子被青山绿水环绕,村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新房沿路而建,微风中裹挟着淡淡果香,让人心旷神怡。

在村民何素芬家,一座两层小楼,屋内干净整洁,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何素芬说,之前住的房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的老房子,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交通也不方便……

对比现在的生活环境,何素芬感慨良多。

2016年,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何素芬一家搬迁到安置点,新家交通便利,村道路直达家门口。村里建起脱贫奔康产业园,发展凤凰李、晚熟柑橘产业。何素芬家种植了6亩凤凰李,2021年初挂果卖了1万余元,今年正式挂果,预计收入在6万元左右。

在多扶镇桂花村,70岁老人肖开旭与何素芬有着类似经历。肖开旭正在地里栽红薯。“务工一天有80元收入,一个月能干10来天。”肖开旭说,搬到易地搬迁安置点,不仅居住条件和交通条件好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

“土地租金每年1000元,加上我和老伴的低保、农保和务工收入,每月近2000元,够用了。”肖开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搬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让群众过上好日子,鼓起“钱袋子”才是关键。在西充,像何素芬、肖开旭这样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在政府的帮扶下住上了好房子,还有了稳定收入来源,实现了安居乐业。

据介绍,西充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充分考虑群众生活所需,把易地搬迁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群众后续发展需要,为搬迁群众提供创业机会、就业渠道。按照“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要求,该县因地制宜布局“2+4”特色主导产业,建成充国香桃等6个脱贫奔康产业示范片,实现村村建园、户户入园。因户施策布局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等短效产业,建成长短结合、覆盖所有脱贫村的脱贫奔康产业园79个。全县搬迁户中有1908户2473人实现转移就业,户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后续帮扶和易地搬迁同步规划

“1+1”帮扶举措为搬迁户排忧解难

脱贫村掉边掉角农户搬迁,是四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创新举措。2021年7月,西充正式启动掉边掉角农户搬迁工作,系统谋划、精心组织、精准发力。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这次掉边掉角农户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工作和易地搬迁是同步规划的。”西充县占山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搬迁群众尽快安居乐业,尽快增收致富。

近日,在该乡晓阳村掉边掉角农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白墙青瓦的房屋干净整洁,门口大红灯笼高挂,门前院坝宽敞、道路相通,绿化带里树木花卉生机盎然,旁边休闲小广场的健身器材安装到位,连片的柑橘林、花椒林长势茂盛……

据了解,该安置点共安置群众6户10人。“这次搬迁安置,我们把后续帮扶措施给群众作了充分的讲解说明,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执行6个方面群众说了算。”该负责人介绍,选址、联建还是自建、户型选择、建房质量、资金管理、产业发展都是群众说了算,让群众搬到好地方、住进新家园。

“我们对安置点的位置、设计、建设质量等都非常满意。”搬迁户仲克勤乐呵呵地说,安置点的选址做到了靠公路、靠学校、靠产业基地,在征求意见的会议上,大家都举手表示同意。

仲克勤自己一人独居。他的新房面积近40平方米,一室一厅加厨房、卫生间,还有一个杂物间用来存放农具等物品。

为落实“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该乡还为每户搬迁户确定了“1+1”帮扶举措,即1名片区帮扶领导和1名帮扶干部对接帮扶,片区帮扶领导每两月一次、帮扶干部每月一次上门走访,为搬迁户协调土地、就业等问题,帮助排忧解难。

“在帮扶干部的协调下,我在两个产业园找到了除草、施肥、挖地等工作,1年可以挣8000元,加上我的低保、农保,钱够用了。”仲克勤还买了一辆三轮车,赶场、务工都方便了。

该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应搬尽搬”为原则,西充确定掉边掉角搬迁户22户46人,涉及9个乡镇14个村组,其中自建住房安置农户16户,集中安置农户6户。今年3月底已全部完成搬迁入住。

强化服务和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设置代办点、建立党员服务队、成立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代办、代购等服务

“感谢王书记,让您费心了。”近日,在西充县双凤镇东岱社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接过“公益性岗位”相关资料后,王毅感激地握着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根定的手说。

“今年我们为王毅老人申报了公益性岗位。本来该他去镇上完善相关手续,但考虑到他年龄大了,我们主动帮忙代办。”王根定介绍,这是“一代办”服务机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众多事例之一。

据了解,该集中安置点共安置搬迁户63户149人。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社区创建了“一代办”服务机制,让群众不必在原住村与现住地之间“两头跑”。

所谓“一代办”服务机制,即以村居干部、业主委员会工作人员、驻村帮扶干部为主体,在易地搬迁安置点设置便民服务代办点,坚持日常工作集中办、重要事项定点办、特殊群体上门办、法定假日预约办,变“群众跑腿”为“干部服务”。

“我们以党员干部为代办服务主要力量,建立‘红色代跑员’队伍,为群众提供社保缴领、农资代购等便民服务,制定了群众‘点单’、村党支部或代办点‘派单’、党员干部‘接单’的‘三单’精准便民服务机制。”王根定说,干部多跑路,群众在家就能办理业务,有效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办事难、办事远问题。

据介绍,2021年,该代办点充分发挥部门协调和企业牵线作用,协调安置点住户就近务工800余人次;针对农产品生产销售困难,代办点工作人员变身“本土经纪人”“科技专家”“网络红人”,为村民提供产销一体便民服务。

在义兴镇敬二垭村、常林镇亭子垭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建起了“乡村集市”,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槐树镇中南社区第一书记赵荣为搬迁群众拍摄新年全家福、代购代销农产品;太平镇天城乡村建起“幸福食堂”,为易地搬迁的孤寡老人提供就餐服务……在该县各易地搬迁安置点,各级党组织、相关部门均因地制宜,通过设置代办点、建立党员服务队、成立志愿服务队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代办、代购、就业、农技指导、农产品销售等服务,让搬迁群众的生活便利舒心、方便幸福。(赵威 廖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