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现的雪豹
成都发现的野生大熊猫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40.2%——这是成都森林覆盖率最新的统计数据。这个数据较五年前增加了1.9个百分点,而净森林增长面积达到40.8万亩。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2个环城生态公园,3090个天府广场的面积。”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资源处负责人如是说。
森林、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生物质能源库,被誉为“地球之肺”“地球之肾”。8月5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正式发布了《2020年成都市森林资源与林业生态状况公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森林面积864.30万亩,森林蓄积量3677.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0.2%,森林生态系统在支持、调节、供给、文化等方面挥着巨大价值。
【关键词:生态效益】
2020年森林调节水量19.51亿立方米可满足成都2000万人1年生活用水量
从公布的图表中可以清晰看到,近五年来,全市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伴随着“不断上升”而来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
据测算,2020年成都市森林生态系统在支持、调节、供给、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972.74亿元。其中,森林调节水量19.51亿立方米,涵养水源价值54.40亿元。据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高级工程师王勇军分析,从涵养水源总量角度来讲,相当于11个李家岩水库,能满足成都市2000万人1年的居民生活用水量。
从固碳释氧价值角度看,2020年全市森林固定二氧化碳205.31万吨,释放氧气442.38万吨。王勇军谈道,按照每人每天吸氧量约0.75千克计算,成都市森林1年释放氧气可满足成都市常住人口282天所需氧气量。
此外,全市森林生态系统在提供森林医疗、疗养、康复、保健、养生等消除疲劳、愉悦身心、有益健康的功能效益方面也显示出了重要的文化服务价值。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首次统计“生物多样性资源”全市有高等植物4459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00种
成都已连续四年发布森林资源与林业生态状况公告。记者关注到,今年的公告中,还首次将“生物多样性资源”纳入其中。“生物多样性资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统计也能更好反映成都生态状况。”王勇军说。
根据监测数据,成都市生物多样性有了不小的变化。全市现有森林、湿地、农田、草地、城市五类生态系统,已记录维管束植物445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红豆杉、独叶草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楠木、香果树等38种。
不少被认为“野外罕见”的珍稀野生植物也被发现。香果树是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树种,据记载,该树种资源分布少,繁殖比较困难。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香果树,且种群数量约35株,自然更新良好。
除了珍稀植物,众多野生动物也频繁“出镜”。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大熊猫、羚牛、林麝、黑熊等在山上漫步,川金丝猴在林间穿梭、跳跃。73只野生大熊猫和众多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此“安居”。
统计显示,全市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00种,其中,兽类129种,鸟类496种,两栖类33种,爬行类4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绿尾虹雉等1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大鲵、红腹锦鸡等80种。
【关键词:保护工作】
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加快实施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加快呈现
一个个看似抽象的数字背后,是一项项具体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的落地。
近年来,成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加快实施。
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修复、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修复、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加快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建设,高标准建设天府绿道体系等,全市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状况持续改善。“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加速呈现的同时,也为成都人民提供了众多生态产品,为成都乃至四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生态补给。”
比如,记者关注到,在城市绿化增量提质方面,2020年全市实施新建公园30个,新改扩建小游园、微绿地100个,新增绿地面积2004.2公顷;新增立体绿化23.60万平方米。
天府绿道体系累计建成4408公里,打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1018条。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森林面积达到112.84万亩。
在绿化共建共享方面,2020年全年共249.6万人参与各类植树活动,栽植树木848.1万株(含折合),1.45万人参与绿地树木认建认养认捐活动。(王琳黎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