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这所学校校园嘉年华活动打破家校社边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都高新区这所学校校园嘉年华活动打破家校社边界

2025-05-13 15:1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创意摊位叫卖火热,非遗体验排起长龙,草坪音乐会点燃夏日……5月9日,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简称成都玉林中学)芳草校区举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成立仪式暨校园嘉年华活动,邀请学生和家长共赴青春与热情交织的庆典。

下午15点,伴随着响亮的口哨声,“2025年校园嘉年华闭幕式”学生活动的第一个篇章,“赛场逐梦,青春飞扬”体育表演赛在学校篮球场上正式开赛。

作为成都篮球名校,成都玉林中学篮球队实力强劲,培养出多位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中绽放光彩的篮球球员。本次表演赛虽然不像正式比赛那样充满激烈对抗,但两队球员都不甘示弱,纷纷拿出最好的水平激烈角逐,赢得围观观众不时呐喊、叹息。

与此同时,在学校音乐厅,一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成立仪式正在举行。

从《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到《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国家战略正勾勒出“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立体化育人图谱,而成都玉林中学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以“玉林润泽·家校共长”为行动纲领,将“共育共生、全景润心、自主协同、玉林润泽”的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教育实践。

学校邀请来自芳草、紫荆、肖家河三个校区的家长同聚一堂,以“1场主活动+2个分会场+3类体验区”的形式,从理论解读到实践展示,为家长们介绍成都玉林中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度和成果。

其中,主会场聚焦机制建构,见证成都玉林中学的教联体从政策文本到实体落地的关键一跃;分会场A以“家庭教育讲座”呼应发展心理学前沿,分会场B以“联席沙龙”践行协同治理理论;体验区则通过体育竞技、公益实践、成果展演,将“浸润式心育”与“实践性德育”具象化。

下午16时,“心随义动,爱不闲置”爱心义卖活动在学校操场上开始,以班级为单位的义卖,投壶、猜谜等趣味横生的体验式集章游园,充满艺术感与文化底蕴的剪纸、漆扇非遗体验等活动吸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学生和家长,扫描建模、手制芯片等科技感十足的科创体验摊位前也“门庭若市”。

“这个是我们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漆扇体验,我们对工艺做了一些简化,学生挑好扇子,放入调好颜料的水中,就可以得到一个做好的漆扇。”来自高新区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据了解,蓓蕾社区与学校达成了合作协同育人,除了在嘉年华等庆典上提供非遗体验,还组织工作人员进入校园开设非遗、书法等社团课程,每周五下午为学生上课。

同样的义卖和游园活动在学校紫荆校区和肖家河校区也同步举行,三个校区共同参与这一兼具趣味与公益性的活动。

“我们班的趣味闯关活动‘包青天体验’是请同学们扮演法官对案件进行判决,之所以想到这个创意,是因为我们政治课上刚刚学了法律,就想给更多的同学科普法律知识。”高二1班的毕同学说。

随着夜色悄悄降临,晚上19点,“夏夜盛会,且听歌吟”草坪音乐会也在学校街舞社带来的兼具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表演《舞力全开》中开始。同学们在操场草坪上席地而坐,共同欣赏由学校街舞社、乐队、说唱社、汉韵社、器乐社、合唱团、“和乐”民乐团、好声音选手代表等社团同学带来的精彩表演。

“这场为期一个半月的嘉年华活动,目的在于通过五育融合,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成都玉林中学党委书记谢发超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这种打破课堂边界的活动课程,既缓解学生学业压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又通过角色转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淬炼抗压能力与责任担当,更让学生在社群联结中习得情绪管理、冲突解决等软技能,完成社会化成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