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功创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以来,西昌市加大人文自然资源保护、开发,探索民族地区文旅融合“西昌路径”,绘就出了“全域旅游”发展新蓝图。近日,天府旅游名县巡礼活动走进凉山州西昌市,中共凉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书记马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昌将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新历史机遇,以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以推进乡村振兴牵引“全域旅游”,开创“山里山外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城乡融合、均衡发展新局面。
西昌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发展从“邛海时代”向“安宁河时代”迈进,对全市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下一步文旅产业打算怎样布局?
马辉:安宁河谷地区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北连成渝、南通云贵、辐射东盟,地理位置独特,是四川实施南向开放战略的咽喉地带。安宁河流域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共存,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红色文化基因浓厚,具备文旅融合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市委、市政府立足发展实际,顺应发展形势,作出了城市发展从“邛海时代”向“安宁河时代”迈进的重大战略调整,为推动产城融合,实现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窗口,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带来了新的巨大变革。西昌将着力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布局。
一是拓展发展空间。依托高铁新城、西昌西站、博物馆群落等核心引擎,坚持特色引领,发掘利用好安宁河谷生态文化禀赋,充分发挥外溢辐射效应,构建安宁河农文旅生态走廊体系,拓展西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打造西昌旅游转型升级新名片、新品牌、新亮点;坚持“以疏致优”,推动实现邛海湿地景区降密度、促转型、提品质,不断优化提升景区综合服务水平,切实保护全国最大城市湿地,推动形成城市旅游与安宁河农文旅产业有机融合、协同发展。
二是完善要素配套。目前西昌旅游更多还是停留在观光游、过境游阶段,缺乏目的地游、深度游,其原因还是吃、购、娱等关键要素配套不够完善。我们将通过实施洲际酒店、邛海一号院、邛海17度等重点文旅项目,打造一批高品质、全业态、花园式度假旅游综合体,逐步完善关键要素配套,提升旅游承载力和品质。
三是丰富旅游业态。我们将着力打造安宁河农文旅生态走廊,依托安宁河谷深厚历史文化、优质生态资源、人文风情、特色农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小镇、康养度假基地、院地研学基地等旅游目的地,打造乡村旅游节、大型体育赛事、文娱演出季等旅游精品项目,构建乡村休闲游、红色文化游、民俗体验游、生态观光游、养生度假游、运动健康游、民宿打卡游、研学交流游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切实将安宁河谷农文旅生态走廊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旅游景区,让西昌的整个文旅业态得到历史性提升,真正使西昌文旅首位产业发展迈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西昌一直在强调“全域旅游”,未来西昌发展“全域旅游”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发展“全域旅游”?
马辉:未来西昌“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就是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新历史机遇,以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以推进乡村振兴牵引“全域旅游”,实现多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我们将以构建“一核驱动、一带串联、两区拓展”全域旅游新发展格局为总引擎,不断提升完善“全域旅游”规划,实现“山里山外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全域旅游城乡融合、均衡发展新局面。更好的发展“全域旅游”,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着力加强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筹,加快实施航空小镇、中泽油橄榄庄园、博物馆群落等一大批示范引领项目,带动全域旅游全面铺开、多点开花。逐步探索推广海南街道办事处大石板村民宿康养产业先进经验,以“古村落+新民宿”新模式,全面推进全市民宿康养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全域旅游新支撑。目前大石板村共有民宿、客栈232家,415户群众参与经营,平均每户年收入3万余元,旅游经济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为推进全市民宿康养产业发展开好了局、起好了头。
二是着力加强品牌创建。当前旅游发展已经进入品牌引领时代,西昌作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将着力品牌塑造,做好旅游品牌的深层次包装和营销,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品牌影响力。我们将通过提升打造火把狂欢节、国际冬季戏剧节、邛海开海节、《阿惹妞》实景演艺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蕴含深厚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着力加强活动策划。我们将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策划推出重大节假日系列、火把节系列、民族文化系列、非遗系列、乡村旅游系列等5大类30多个特色文旅活动以及邛海国际马拉松、冬季阳光音乐季、“丝绸之路”国际诗歌周等大型文娱活动,进一步提高文旅活动丰富性、参与性,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打造新的人气聚集高地。
面对新冠疫情对文化旅游行业的冲击,西昌市是如何不断创新探索,做实、擦亮名县这块“金字招牌”的?
马辉:当前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正面临新冠疫情挑战,这既是一种制约,但也倒逼我们主动深层次思考谋划如何更充分地应对旅游产业风险挑战,更好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发展理念和思路的深度变革。我们通过采取三项举措,及时化危为机、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我们制定出台《应对疫情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向全市119家企业兑现各类奖补扶持资金773.8万,支持全市文旅企业渡过难关,为旅游产业的全面复苏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夯实发展基础。利用疫情期间旅游行业短时间“空窗期”,进一步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建昌古城保护开发、礼州红军小镇、环邛海高端酒店群等旅游精品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实现整个旅游行业“强筋壮骨”。
三是积极向外推广。在受疫情影响,游客数量锐减、旅游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创新拓展思路,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举办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参加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等形式,积极向外展示推广西昌文化魅力,持续提升西昌旅游品牌影响力,保持西昌旅游热度。仅今年春节期间,邛泸景区共计接待游客31.4万人次,在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中排名第五位;今年1至6月,全市接待游客925.14万人次,同比增长70.64%;实现旅游收入111.97亿元,同比增长60.89%,实现了文旅产业的有序发展和强劲复苏。
7月1日起,邛海湿地开始“扫码赠票入园”,受到了广大游客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下一步西昌还有哪些新举措给大家带来惊喜?
马辉:邛海湿地公园施行“扫码赠票入园”是市委市政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具体实践,获得了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的广泛好评。同时,“扫码赠票入园”也标志着西昌旅游彻底结束了门票经济的初级模式,转而迈入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为全国游客奉上三份大礼。
一是推出全新改版的中国第一火秀《阿惹妞》彝文化风情实景剧,为广大游客和市民奉上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和文化大餐;二是借力2021年央视中秋晚会落户西昌契机,进一步提升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品质,鼓励打造像“李小肠”“月光十八度”等一批新的网红打卡地和市场消费热点,带动全域旅游消费,促进“月光经济”全面复苏。三是启动实施建昌古城保护提升,加快老城区有机更新,重塑老城历史文化风韵,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商业融合发展,提升“老西昌、邛都味、国际性”的城市品位,整个项目将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明年国庆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