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富顺再生稻:千年农耕文化孕育出的一颗明珠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7-26 15:29:32 编辑:廖俊霖 点击:
骄阳普照大地,难得的风调雨顺,使自贡市富顺县的50余万亩中稻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少数栽插较早的田块已经齐穗,稻花怒放,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近日,在富顺县代寺镇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里,几个家庭农场负责人正商量再生稻促芽肥的施用事宜。中稻丰收在望,而再生稻才是农场创收的最大增长点,必须早筹划。去年,农场的再生稻大米卖到17元一公斤,产新不到一个月,便被成都、重庆等地客户订购一空,为每亩中稻额外增收800多元,利润超出一季中稻。
在位于童寺镇的四川雒源俊峰粮油食品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各类包装的大米分门别类码放着,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其中,最具品牌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产品,就是包装精美的“富顺再生稻大米”。
“我们和邮政快递合作,在网购平台推出了一款小包装精品再生稻大米,首批1万件全部售罄,现在又追加订单,我们正在抓紧生产。”公司负责人一边介绍经营发展理念,一边展示公司拳头产品再生稻大米的产销两旺景象。
据史料记载,“富顺再生稻”生产形成于康熙年间,主要由湖广填四川的孝感人引进兴起。1938年,为应对战乱粮食紧缺,四川省在富顺、内江、永川等地大力推广再生稻,四川农业大学第一任校长杨开渠主持项目。富顺确定了黄葛、童寺等地为核心示范点,推广面积17799亩,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奠定了“富顺再生稻之乡”基础。上世纪末推广杂交中稻,其早生快发特性,在再生稻生产中特具优势,加之富顺县创新“三集中、五统一”保障措施,保障了再生稻的全面发展。2001年,全县再生稻总产5.25万吨,其技术水平、蓄留面积及总产量居全国前列,率先形成“中稻+再生稻”固有耕作制度。时年,“富顺再生稻”获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2020年,富顺县与隆平高科达成“中稻+再生稻”产业发展合作,袁隆平院士题词“富顺,再生稻之乡”,促进了“富顺再生稻”的品牌建设。
“富顺再生稻”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产品生产总规模2.35万公顷、5.29万吨/年。”据富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擦亮“富顺再生稻”金字招牌,2020年,富顺县创建了14.8万亩水稻基地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将童寺、代寺等10个镇乡列为“富顺再生稻”核心保护区,再生稻蓄留面积23.16万亩,为进一步持续推进再生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张真德 曾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