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2021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在苏州举行,长城战略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了《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报告根据2020年和2021年1-5月企业发展情况分析显示,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科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都迈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成功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同比增长142%。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潜在独角兽企业中,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今年3月在科创板上市,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晋升为独角兽企业。成都高新区已成为西南地区独角兽企业主要聚集地和潜在独角兽孵化地。
据了解,潜在独角兽企业必须是成立时间在5年之内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美元或成立5至9年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5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并且尚未上市的中国境内企业。作为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潜在独角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成长性,是科技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锐力量。
华栖云2016年在成都高新区成立,是一家聚焦“云+视频”高科技领域的新经济企业。华栖云执行总裁余军表示,“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离不开成都高新区的全方位支持。除了为企业提供价格实惠工作便利的办公场所,成都高新区还给予了启动资金支持,对公司增加的研发投入按比例给予补贴,促进了公司研发科技水平提升。”
科来网络是一家专注于在网络流量分析领域做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上百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均位于成都高新区。科来网络总经理林康表示,“作为本土企业,科来网络一直受到成都高新区的大力支持,政府更设有专员联络企业,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政策帮助。”科来网络产品应用于网络安全分析与网络智能运维等关键领域,目前已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网络流量分析企业。据IDC市场调研报告,科来网络在NPMD领域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齐碳科技则致力于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芯片、试剂的自主研发、制造与应用。其研发团队用4年时间完成国外近10年的研发过程,于2020年成功推出产品样机QNome-9604,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第二家将纳米孔测序技术产品化的公司,突破了生命科学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困境,实现了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自主可控。“目前,成都高新区正积极帮助协调企业在建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快建设符合GMP标准的企业生产基地。”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谢丹说。
本次入选榜单的成都高新区潜在独角兽企业,都是成长速度快、技术含量高、盈利能力强、产业模式新、发展潜力大的典型代表,这也是成都高新区助力企业发展、打造全链条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创新人才、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不断完善“PI—IP—孵化—成长—IPO—世界级(种子)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服务机制,相继出台并优化《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修订)》等系列政策。全力打造“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体系,全面排摸、深入调研,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并协调各产业功能区建立健全梯度培育企业工作机制,建立企业培育、评价和服务体系。
同时,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资金,重点对梯度培育企业进行市场化投融资扶持;赋能业界共治理事会,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为“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四派”人才给予最高3年、500平方米创业空间等支持,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速企业成长壮大。(杨钎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