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至,凉风飒爽。在四川省松潘县古城文化广场,一支由32人组成的回族花灯队正随着《观灯》的音乐节拍,认真排练花灯舞,筹备这一年一度的花灯节大比武。排练中,领舞人吹着口哨,男女队员随着哨音的节奏,时而踏穿花步,时而踏秧歌步,手中花灯随着脚步的变换,做出摇、抖、举等动作,动作富有节奏又洒脱。
据了解,9月15日,松潘县第五届古城花灯节将如期举行,今年参赛的藏、羌、回、汉花灯队伍有27支,届时将在花灯节上同台竞技。
花灯舞,又叫耍花灯,是集体舞蹈,也是各族群众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广泛活跃在乡野之间。逢年过节,几十名中青年男女,随意找一处宽阔的地方,或伴着鼓钹的节奏,或以民间歌曲为伴唱,轻举花灯,踏节起舞,热闹非凡。如在夜晚,他们会点亮手中的花灯,远远望去,灯光如点点繁星在花影中浮动,如梦似幻。
花灯舞在民间盛行,松潘县因势利导,2016年7月,首届花灯会在松州古城拉开帷幕,各族花灯精彩上演,竞相争艳。2018年,松潘县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花灯之乡”。2019年秋,为了“一盏灯的约定”,一万多名松潘藏、羌、回、汉儿女齐聚松州古城,同跳民族花灯舞,舞动最炫民族风。9月29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验证官向松潘花灯舞颁发了“海拔最高的花灯舞展演活动——中国松潘松州古城万人同跳民族花灯舞”记录证书。
小姓乡中,在《羌山里的羊角花》的伴奏声里,羌族小伙扎西塔正忙的满头大汗。他不停地提醒队员注意每一个动作和走位,直到动作全部整齐划一,让衣服配饰随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富有节奏。这次比赛,他和47名队友都想拿一个好名次。
75岁的老人安海龙从事花灯的制作已经50多年,画花、制花等技艺早已千锤百炼。此时,他正神情专注的在花瓣上画花。旁边,还放着1副准备组装的花灯。几十年来,缠绕花灯的材质从细木条、细竹篾变成铁丝;纸花变成塑料花;手工绘画也被印刷品代替。越来越多花灯制作人放弃了纯手工制作,喜欢上了拿来就能用的新花灯。但老人不为所动,仍然坚持纯手工制作。听说,今年古城花灯会增加了花灯制作技艺评比环节,他激动的表示:“年龄大了,不能参赛,去看看也好啊!”
如今,集歌、舞、乐、技于一体的花灯舞,已成为松潘文化旅游名片,并开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打开方式。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思路,松潘县将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带货”能力,促进民宿、演艺、文创等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为展馆、传习所、手工艺体验馆等营造生存的土壤,走出一条文化促旅游、旅游促产业,产业促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文/杨智 图/松潘县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