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穷窝窝!——易地扶贫搬迁的四川青川样板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7-08 11:16:38编辑:刘婷婷
水明山秀风光好、村美人和万象新……初夏时节,走进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片片碧绿的山坡,一垄垄勃勃生机的特色产业,一张张喜笑颜开的笑脸,让这缤纷的乡村更加绚丽无比。
搬出深山,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近年来,四川青川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借助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优势,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等方式搬迁,按照“三个一融合”模式发展,着力破解“怎么搬、怎么建、怎么富”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一个点:搬出深山“挪穷窝”
整齐美观的白墙灰瓦房舍,干净整洁的宽敞庭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郁郁葱葱的绿地,平坦宽阔的道路......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格外引人注目,成为了青山绿水间的一道独特风景。
“以前住的房屋破旧,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很不方便。如今搬进了新房,干净又整洁,环境特别好,住着很舒服。”今年47岁的村民杜保珍,从住土坯房,再到现在住上“小洋楼”,他用自己的安居经历,见证了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的成就,说起来滔滔不绝,显得十分满意。
杜保珍一家5口人,原本住在破旧的土房子,遇上刮风下雨,一家人都提心吊胆。土地贫瘠,全家只能靠种玉米、黄豆和油菜,解决基本温饱。山高路陡,出行很不方便,平时很难进一次城。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让杜保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青坪村地处高山深谷,公路沿线可用于选址建房的土地十分匮乏,想搬迁的群众对“搬到哪里去”充满担心,不愿搬迁成为工作推进的主要瓶颈。如何让群众“乐意搬”?沙州镇通过召开三级干部会、临时支部会、群众动员会、一对一答疑解惑会和方案公开评审会“五会”,帮助群众算好集中建设节约账、交通便利账、医疗卫生账、产业发展账、增收致富账“五账”,并对搬迁户实行镇村干部“一帮一”工作法,跟踪解决搬迁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矛盾和问题,有效实现了搬迁户由“要我搬”向“我要搬”的转变。最终确定,青坪村集中安置贫困户19户65人,非贫困户24户97人。
回想起搬迁前,村民焦元强不禁感慨:“当时发动搬迁时,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现在安置点水、电、路、网设施完善,还配备了健身、休闲等娱乐场所,真是搬出了‘穷窝窝’,迈向了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一是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外出务工就地就业很快,三是交通物流更好农副产品更容易卖俏,四是看病就医更方便,五是提供公益性岗位,一部分人经济来源更有保障......”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李力一语道出了搬迁后的诸多好处。
吃饱穿暖有房住是生活的最基本保障,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为切实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青川县委、县政府围绕中央、省、市部署要求,立足当地实际,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的总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十三五”期间,青川县易地扶贫搬迁1856户5605人,现目前已全部完成搬迁,完工率100%, 搬迁精准率100%;人均住房面积24.86平方米,住房建设资金补助兑现率100%;2016年至2019年,共建集中安置点8个,集中安置352人,分散安置5253人。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助推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步伐,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赢’。”青川县委书记罗云说。
一处景:高“颜值”成旅游打卡地
青川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颜值高、盛名扬,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古色古香的连廊、传统的合院式建筑风格、瓜果飘香的房前屋后,让人眼前一亮的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心地带。
按照“四合院、撮箕口、吊脚楼”的川北传统民居风格,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紧紧依托现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围绕青川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元素,将安置点向景区靠,将安置点作为乡村旅游景点打造,规划建设“湖山竹院”四合院一座和连排民居安置区。四合院里面大院套小院,院中有院,院中廊道贯通,建有祠堂和农产品展示厅,大院前方建320平方米的双层观景平台。民居安置区前庭后院,青瓦白墙,错落有致,远眺白龙江,近赏绿茶园,生态清爽,宜居休闲。
依托独特村容村貌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高“颜值”成乡村旅游打卡地,村民强锡香刚开的农家乐也有了一个新名字——“茶山第一家”,每逢节假日来村里游玩的市民越来越多。
“我们农家乐才开张没多久,生意就接了好几波了。”村民强锡香已经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5月16日,他们办了酒席,最近还接到了周末前来乡村旅游吃饭的预订电话。
“今天有亲戚朋友来做客,也有外地游客来村上玩,他们都想看看我的新家。我打算今年好好开办农家乐,靠着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强锡香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家有4口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发展乡村旅游,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景村融合,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了群众居住品质,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真正让群众住上了好房子,吃上了“旅游饭”。
眼下,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近段时间,青坪村一垄垄“白叶一号”茶苗长势喜人,焕发勃勃生机。眼下虽然茶苗还很小,但站在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远眺茶园,目之所及,高低错落,还是很“扯眼球”。
青坪村,曾经的这片荒山,如今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前来观光的游客,持续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这里生态环境好,居住环境美……”近日,广元市游客向先生周末带着家人到青川白龙湖看湖光山色,就近到青坪村易地扶贫安置点旅游,被这里的自然风光、生态宜居惊叹连连。
“这里是最美安置点。”谈到青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青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自强说:“只要紧紧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乡村绿水青山,美丽风景一定能转化为美丽经济。”
一片叶:致富一方百姓
五月的青坪村山上阳光正好,树上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清新的空气中混杂着淡淡的茶香。太阳刚升起来,村民王正全就赶忙起床,到“白叶一号”基地忙活起来。
“今年三月至今,我在茶园里管护务工,按最低每天100元保底收入计算,现在至少收入8000多元了,增收渠道有了,我心里也就踏实了,这都是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谈到这一切喜人变化,王正全脸上的笑容又多了起来。2018年10月,王正全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搬迁到青坪村易地扶贫安置点,住上了新房子,找到了增收门路。
沙州镇青坪村位于白龙湖畔的高山地带,是省级贫困村,地处偏远,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老百姓常年靠种玉米、种土豆养家糊口,无支柱产业,属名副其实的“清贫之村”。搬出去,怎么活?成为搬迁户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为打消搬迁户的顾虑,让老百姓不仅能安居还能乐业,成了青川易地搬迁安置后的头等大事。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挪穷窝、换穷业,在搬迁中,青坪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充分考虑搬迁和产业同步规划原则,坚持以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精心谋划和实施后续发展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白叶一号”茶产业,让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2018年10月,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牵挂关怀和凝聚着浙江人民深情厚谊的“白叶一号”茶苗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远嫁到青坪村“安家”。如今,青坪村建成“白叶一号”茶叶基地1226亩、青坪龙井43号茶园示范园1600亩。茶园丰产后,茶叶产值将达4500余万元,户均1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450万元。
“白叶一号”项目采取“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并探索建立健全“五金”利益联结增收机制,让贫困户流转土地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茶苗折资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收益分现金,共享项目红利。
“感谢党的好政策!”谈起易地搬迁后发展茶产业,55岁的贫困户焦志会不住地点头称赞,给我们算起了细账:“我家流转8亩土地种植白茶,土地流转费收益2400元,流转3亩土地种植绿茶,保底集体分红全家收益190元,平时偶尔还要到园区务工收入一部分,茶叶丰产时,收入还会大幅度增加,如今日子过得很幸福!”
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的无缝结合,成为青坪村群众脱贫路上的“造血机”。“浙江亲人不但送茶苗,平时还要送技术,更让大家放心的是,投产后,浙江茶叶集团将按保底价收购,村民种茶积极性很高。”青坪村支书王永明介绍说,有了致富产业,当地已有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种茶。接下来,村里将建茶叶加工厂,形成完整的茶叶生产线,让村民稳定致富。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青川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破解了农村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问题,让贫困群众实现安居乐业,正大步迈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新生活。(唐续宗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