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大制度安排。今年,成都医疗保障制度深化改革有哪些新重点?异地就医结算、医保支付改革会有哪些新进展呢?昨日,成都市医保局上线《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围绕“构建高效多层次医疗保障,满足人民就医健康新需求”这一主题,就市民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介绍。记者了解到,成都今年将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通过设置考核指标等方式,全过程规范医院的临床诊疗行为,调整参保患者实际支付情况。也就是说,医院不能开出大部分都是自费支付的项目,来加重患者负担。
推行“不见面”就医
市民不出门也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让医疗保障备受关注。“这次疫情对医保制度改革来说,也是一个契机。”市医保局医疗保险处四级调研员赵启彪谈道,医保部门充分认识到推进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性,“不见面”就医,就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之一。
赵启彪说,目前根据互联网+医疗的特点,要探索两方面工作。第一个就是要提供医保移动支付,这就相当于是医保二维码,在网上就可以完成支付,“现在这个问题从国家到省已经完成了顶层设计,成都市正在抓紧推进。”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取药这个环节,成都将在门诊特殊疾病药品配送到家,以及重特大疾病药品配送到家的措施基础上,探索将更多的医保药品纳入到配送服务范围之内,让老百姓不出门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提升异地就医医疗机构开通量
今年将把所有医院全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
去年底,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了全国统一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服务试点。具体到成都,2019年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每个区(市)县开通10家以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那么,这个目标实现了吗?今年在开通数量上还有什么新计划吗?市医保事务中心城职处副处长万文虎介绍,现在成都一共开了1380家门诊,每一个区(市)县远不止开了10家,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就今年的新计划而言,万文虎表示将通过三步来加快提升开通数量。首先是把所有的医院全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其次,要实现西南片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两个全覆盖,“‘两个全覆盖’指的是我市辖区内所有的区(市)县全覆盖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第三步,则是实现成德眉资经济圈毗邻的区(市)县,比如金堂、新都、新津等,实现所有的医药机构联网结算,包括医院和药店。
开展第二批药品集采工作
“团购药”价格又下降25%
药品价格是市民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作为第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城市,成都严格落实“4+7”药品集采工作要求,集合需求和力量,把医疗机构零散的采购量集中“打包”,以量换价,一起“团购”,实现了药价的大幅“跳水”。第一批中选药品与之前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价格平均降幅达52%,最高降幅达96%。“在第一批成功基础上,成都又开展了第二批药品集采工作。”市医保事务中心医管处副处长曹念东说,这次“团购”实现了药品数量和医疗机构的“双扩面”。
从药品数量上讲,本次药品集采工作从原来的25种扩大到现在的32种;从医疗机构上讲,第一批试点的是公立医疗机构,现在扩面的是部分民营医疗机构,鼓励它们也参与进来。“据我们统计,截至昨天,有20家民营医疗机构加入了这批试点工作。”曹念东说,为了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参与,医保部门采取了一些药品集中付款的预付制度,通过直接付给药品供应商,减少医院和药企的垫资压力,从而减少药品周转过程中资金周转慢的问题。“通过医保的‘指挥棒’来带量采购,挤掉中间环节的水分,这使得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在第一批集采的情况下,第二批价格又下降了25%。”
推行医保付费方式
规范医院诊疗行为减轻群众自费负担
最后,关于医保支付方式的问题,如何能够引入更多监督约束制度,让医保的费用能够更低,效率更高?市医保事务中心审核处处长赵炜对此作出回应,下一步,将推出付费方式的改革,通过对医院临床诊疗过程的关注,对病种的优化设置和指标的考核,来调整实际支付情况,也就是说,医院不能开出大部分都是自费支付的项目,来加重患者负担。
赵炜说,以前,医保部门对整个医疗行为的关注是发生在事后,即患者支付医疗费用之后,再对整个诊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真实性、合理性和合规性的审核。下一步,将推出付费方式改革,而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设置指标考核,关注患者自费率的问题。“以前,医保部门只是针对诊疗目录内的一些项目进行支付,而忽略了目录外的这部分、患者自愿产生的项目。今后,这会是医保支付关注的重点,即医保部门会全程关注医生的诊疗行为,通过指标的设置来对其进行规范,减轻参保群众的自费负担。”(缪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