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刀王的“冰与火之歌”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0-11-10 09:30:35编辑:刘映红


接到网络订单,周光兴也是一锤一锤地打,保证刀具品质
11月9日,距离“双十一”2天,成都天府新区太平镇,几个铁匠正在备战“双十一”,他们没有疯狂地向自己的购物车里添加商品,而是在打刀。全国各地的订单飞向了这里。铁匠中领头的叫周光兴,今年56岁,打刀40年,被称作“成都刀王”。40年,凭借打刀他走上高峰,却又跌落低谷,最终靠双手和信念,借时代东风,让周家刀焕发了新生。
他的故事,犹如一首冰与火之歌。
【炉与火】
这一锤下去就是40年
“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民间的一句俗语,道尽了行业的辛酸。
周光兴从爷爷辈开始就是铁匠,当他拿起铁锤时,只有16岁半,那是1980年的下半年,四姊妹中排行老大的他,开始和父亲学打刀。
起初,周光兴还抡不动12斤重的大锤,只有拿最轻的6斤重的锤子。烧得通红的铁块从炉子里被夹出,他和父亲的铁锤便一锤一锤砸下去,铁锤和铁块接触的瞬间,火星四射,时不时有火星子溅落在皮肤上,痛得他直咧嘴。
一年多过后,周光兴就能拿12斤的大锤了,他和父亲两个人,一天可以打6把菜刀,镰刀的话则可以打20把。当时一把菜刀卖1.8元钱,一把镰刀卖7角,虽然苦,已经可以维持生活了,而且过得还不错。就这样,周光兴这一锤子打下去就是40年。
一钢二火三匠人
爷孙三代打刀,周家刀在太平镇小有名气。周家刀以锋利和经久耐用著称,一把菜刀可以用二、三十年,而且免费修,这在当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要打好一把菜刀,周光兴总结为“一钢二火三匠人”。前两个是制刀的技艺,钢要选最好的,在捶打加钢的时候,钢要加得深,加得厚。火也有讲究,要恰到好处。火大了刀刃要缺口,火小了刀刃要卷口。
他举了个例子,打刀的时候,火候没有控制好,刀身有一小块地方起了泡,这时打刀的人可以稍作处理,买家是看不出来的,但却会影响刀的使用寿命。这时,只有打刀人的良心来监督自己。
【冰与霜】
无情的冲击
当时代的大潮袭来时,周光兴曾引以为傲的东西却不堪一击。2000年左右,镇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铁匠铺最少时只剩两个人,炉子里曾经熊熊燃烧的火,眼看就要熄灭了。
更大的冲击还在后面,交通和物流的飞速发展,让外地的机器刀涌入了本地市场。这些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菜刀,外形更为美观好看,价格还便宜,一把刀只要10多元钱,而周光兴的手工刀则要卖到30多元钱。
买主越来越少,原来想学打刀的年轻人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意眼看难以维持,更让周光兴担忧的是,打刀的手艺恐怕要失传了。
阳江之行
到底是将铁匠铺一关了之,还是转行做机器刀,左思右想之后,周光兴决定暂停铁匠铺的生意,走出去看看。他到了广东阳江,这里的刀具很出名。
经过一番探查与学习回到太平镇的周光兴选择了坚持,并向更高的技术发起了冲击。在周家刀里,最精品的一种刀叫千层钢刀,也叫技术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刀身上有经过成千上万次捶打后形成的花纹。因为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已经多年没打了。他决定一试。
【破与立】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不知道捶打了多少次,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2015年,千层钢刀被打了出来。尽管当时生意仍然一般,但周光兴还是觉得,应该坚持下去。
一天,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找到了他,年轻人开门见山,“既然你的刀那么好,为什么不在网上卖呢?”本不熟悉网络的他,决定一试。大学生的头脑加上周家刀过硬的质量,第一个月就在网上卖出去了几十把。周光兴恍然大悟,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要借时代的东风。
很快,在网上的第二家、第三家开了起来。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是可怕的,周家刀在网上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一把千层钢刀可以卖到1000多元。很多人慕名来找他买刀、打刀。一位新西兰人拿着木头做的模型,找到周光兴打刀,打出的刀让老外很满意。
最爱看差评
去年“双十一”,周家刀卖出了20多万元,今年“双十一”,周光兴有信心卖到去年的金额。网店的事侄儿在负责,一有空他就会戴起眼镜坐在电脑前,专门看网上的差评。“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手艺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要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周光兴说。
改进刀把就是网上买家提出来的。周家刀以前用的是半截柄,这种刀把制作简单,成本低,但在切菜切肉时,菜屑、肉末容易钻进缝隙里,滋生细菌,不好清洗。
周光兴果断进行了改进,换成了二合一刀把,通过锤子的敲打,刀柄和刀把完全合在一起,虽然工价更高,花的时间更长,但他觉得是值得的。
生意越来越好,周光兴一直担心的手艺后继无人的问题,也迎来了转机。他的制刀技艺被评为天府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也被评为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金属工艺类)。现在,他的制刀团队已达到了8人规模。(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