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改善民生
助力各族群众脱贫奔康
甘孜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甘孜州税务系统充分发挥税收政策职能作用和税务干部自身主观努力,助力各族群众脱贫奔康。
理塘县高城镇替然色巴一村赠送锦旗感谢甘孜州税务局真情帮扶
“作为一户扶贫项目企业,能够扎根高原、健康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甘孜州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盛璇表示,2017年以来,该公司仅增值税就减免了12万元,对于小微企业来讲,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再生产的强劲动力。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占地200余亩,有293个蔬菜种植大棚,其中289个棚按每个棚每年3万元的标准给88个贫困村和83个非贫困村“分红”,为当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注入了强大动力。
“税务人员的优质服务,让我们在办理发票业务方面省了不少心。”甘孜州道孚县绿洲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税人员小刘说,该公司生产的莴笋和“黑土豆”之所以能远销北京、上海、香港及泰国等国内外市场,是税务部门助了“一臂之力”。
在四川省海拔最高、地理位置最偏远的石渠县,一直以来,当地干部群众生活的所有蔬菜都是从外地运来,不仅价格贵还不新鲜。2018年4月,石渠太阳部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搭建冬暖式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结束了石渠茄果类蔬菜只开花不结果的历史,种植出黄瓜、莴笋、番茄、辣椒、豇豆等蔬菜。为帮助公司试种蔬菜,石渠县税务局倾情倾力为其提供税收服务。今年1至8月,该企业已享受增值税优惠45万元。
“党给我们派来了一个彝族好干部,帮助我们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在有“生命禁区”之称、海拔4300米的石渠县起坞乡觉悟一村, 43岁的牧民所扎两年前还是贫困户,说起驻村“第一书记”罗荣时,他赞不绝口。罗荣的工作单位是石渠县税务局,老家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因为工作和脱贫攻坚,这位彝族汉子和藏族群众走到了一起。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罗荣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当地水草丰沛、群众放牧经验丰富的特点,创新推行“铁牛制”扶贫产业,即由政府出资为每户牧民引进产奶好、寿命长的5头新品种牦牛,与原有牦牛交配改良,拓宽并形成固定的奶产品销售渠道,为牧民稳定脱贫、致富奔康提供了长远的产业支撑。2019年,觉悟一村实现脱贫摘帽。
自脱贫攻坚以来,甘孜州税务系统共派出45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帮扶的32个贫困村、500余户贫困户已全部如期脱贫摘帽。其中,炉霍县税务局派驻泥巴乡次郎村、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胶鞋书记”的陈旺自掏腰包承包30亩土地试种黑青稞,成立农民合作社,引进食品公司研发“泥曲”牌原生态黑青稞系列食品,使全村户均增收2900元,人均增收500元;稻城县税务局派驻木拉乡麻格同村的“第一书记”黄剑让该村的虫草、松茸、贝母等土特产品在网上热卖;康定市税务局派驻麦崩乡高梧村的“第一书记”雷建宏帮助村民改善交通、饮水、入厕等基础设施,发展蒙古豆、花椒、木耳等种植产业,使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焕然一新……
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陈旺(右一)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2012年以来,甘孜州税务干部与3905户、16409名农牧民群众“结对认亲”,联系32座寺庙开展“同心同向”工作,与33个村党支部开展“共建共创”活动,每年3500余人次背包进村开展群众工作。税务人员帮助的贫困学生泽仁拉姆、珍玛拉初等已经通过考试参加工作,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联系寺庙年龙寺被评为“和谐寺庙”,喇荣寺建起了“干僧之家”;联系的色达县大则乡厚门村荣获甘孜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通过一系列的民族团结共建和帮贫济困工作,税务人员与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