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成都邛崃市木梯羌寨里欢歌阵阵、鼓声点点、羌笛悠扬……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三届南宝山羌族集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幕式在邛崃市南宝山镇木梯羌寨举行。
此次活动分为羌族非遗文化培训、羌族非遗产品展示、羌族非遗技艺活态展示和传统表演艺术展演、“非遗之旅”体验游活动四个部分,以羌族民俗节庆礼仪与歌舞表演、非遗保护成果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展示羌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届活动得到阿坝州汶川县的大力支持,来自南宝山镇直台村、木梯村和汶川县的共计300余名羌族群众、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展非遗培训 传承文化根脉
据悉,6月3日至6月5日,为期3天的羌族非遗文化培训拉开了遗产日活动序幕。羌族非遗文化承载着羌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为使羌族文化得以更好传承和发展,提高羌族移民区非遗传承人群实践能力和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本届成果展活动还开设了羌族非遗文化培训,邀请了阿坝州汶川县非遗传承人和专家进行现场教学,培训当地学员30余名。通过对羌族历史、羌族文化、羌族语言的集中培训和羌族口弦、羌族麻布制作技艺、羌绣、羌族沙朗的实操培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人及传承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助推邛崃文旅融合大发展大繁荣。
羌族文化精品荟萃 特色展演好戏连台
沙朗跳起来、米酒端起来、羊皮鼓敲起来......6月6日上午10:20,身着民族盛装的羌族同胞为来宾献上了炙热的羌红,活动在羌族释比老人的开坛仪式中拉开序幕,羌歌、羌笛以及羌族舞蹈等丰富多彩的羌族原生态文化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随后,羌绣、羌笛、羊皮鼓、羌族莎朗、释比等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非遗项目活态展示,带来了独特的羌文化盛宴。此次活动中,在木梯村村委会羌文化展厅内,展出了本地羌族群众制作的羌族口弦、羌绣、羌笛、羌族麻布、羊皮鼓等羌族文化产品,以及成都尔玛民俗博物馆的陶器、瓷器、羌绣、杂件等羌文化文物,让宾客们欣赏到了众多原生态的羌民族文化。同时,活动现场还设立了非遗集市,精心挑选了可市场化的非遗产品进行展销。
非遗之旅体验游 构建文旅新场景
近年来,邛崃市积极探索“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将非遗导入文旅市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7月公布了171个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邛崃市有3个基地被列入:邛陶烧制体验基地、瓷胎竹编体验基地、竹麻号子和古法造纸体验基地。
“此次成果展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一方面加大了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也是邛崃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又一重要举措。”邛崃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和旅游相融相生,而非遗与文旅的科学融合,有利于文化创新和旅游发展,也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风情小镇魅力四溢 非遗保护成果斐然
此次活动举办地木梯羌寨是“5.12”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到南宝山的羌族村寨(另有直台羌族村寨子与其毗邻),是成都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南宝山镇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造就了境内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气候宜人、风光旖旎,是令人向往的“休闲圣地·度假天堂”。近些年来,南宝山镇以“天府羌寨·云上南宝”为形象定位,借力高山蓝莓旅游节暨羌文化旅游节、羌历新年庆典等系列活动和已建成的高山蓝莓、有机老川茶、猕猴桃、藤椒5个千亩农业产业基地和700亩苋草鱼养殖基地,将文旅、农旅深度融合。
据悉,邛崃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成都市级、邛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2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个,邛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个。此次展演中,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沙朗、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刺绣、邛陶烧造技艺、藏羌织绣、竹麻号子、古法造纸、瓷胎竹编等非遗项目,通过运用视觉、听觉、互动等方式,让群众感受邛崃非遗文化独特魅力。
下一步,邛崃市将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天府旅游名县为统揽,以文旅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打好非遗旅游这张牌,通过非遗项目“四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古镇、进景区)活动,让非遗项目“活”起来,助力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袁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