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遂宁 唱遂宁 “中国曲艺之乡”的今与昔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7-08-02 16:02:34 编辑:张林 点击:
  8月1日—4日,由中国曲协、四川省文联、遂宁市委、市政府主办,四川省曲协、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暨中国曲协“送欢笑、下基层”将在遂宁市举行。


 
8月1日晚,四川省曲艺研究院专场演出《丝路》剧照
 
  以“西部曲艺•曲艺遂宁”为主题的这一艺术盛事,是遂宁市切实推进“文化提升行动”的又一重要举措,更让遂宁市“中国曲艺之乡”的品牌越打越响!
 
  曾经,说唱艺术红遍遂州大地
 
  千年以来,遂宁地处川中要冲,水陆交通发达,历为川中物资集散地,史称“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与蓬勃经济共同兴盛发展的,是斗城丰厚的人文,以及多种多样风格鲜明的文化艺术。其中,丰富博杂的曲艺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种类。
 
  “解放前,遂宁流行的主要曲种有很多。”市曲协主席张麒君介绍说,以唱为主的有清音、花鼓、金钱板、荷叶、竹琴;以诵为主的有善书、快板、莲花落;以说为主的有评书、谐剧、方言相声、相书;群体表演的有四川车灯、四川莲萧、四川花灯、四川秧歌、四川山歌对唱四川坐堂歌对唱等数十种。
 
  1971年,遂宁西郊乡万鸡山一座东汉岩墓中出土了一件形象生动的陶俑:头戴幞头,右穿短袄,卷袖赤脚,挺腹凸肚,左脚提起,舌头伸出;左挟鼓,右持棒,一边打鼓一边演唱……这尊东汉打鼓说书俑,将2000多年前便活跃在遂州大地上的说唱艺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而在近年出版的《遂宁市曲艺发展历程》中这样记录:嘉庆年间,遂宁县城商业兴盛,外地发迹的行商纷纷集资开办会馆,加上本地原有庙宇,使“九宫十八庙”遍布斗城。庙会期间,莲花落、道琴、评书、快板、圣谕等曲艺活动热闹非常。而位于遂宁县城中心的衙门口(今中心商务区),则是各种曲艺表演最佳的演艺场。本地的、外地的、坐馆的、跑滩的、说书的、唱曲的,每天无计其数,络绎不断。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但霖、但玉笙、戴英、赵北川、许清廉、陈茂松等一大批专业评书艺人在遂宁镇江寺、小十字、天上街、东南角、下码头的茶馆开设评书书场,从下午到晚上,前来听书的观众座无虚席。花鼓、金钱板、荷叶、竹琴艺人则零星分散在城区的各个茶馆跑场献艺。木偶、皮影、被单戏乃至猴戏则在城乡各闹热地方择地而演。到七十年代,遂宁、射洪、篷溪相继组建成立县文工团,培育出了卢国珍、何祖林、吴声举、苟祖华、何景喜等一批优秀曲艺演员和民乐演奏专家。
 
  蓬勃发展的遂宁曲艺,在全省范围内都曾引起广泛影响。四川省曲艺家协会成立以来,遂宁先后产生了冯光荣、卢国珍、杨兴国三位省曲协副主席,这种殊荣,在遂宁其他艺术门类中至今未曾一见。
 
  今日,赢得“中国曲艺之乡”金字招牌
 
  进入新世纪,遂宁重新举起了打造“中国曲艺之乡”,重拾遂宁曲艺辉煌的旗帜。团结组织艺术骨干,挖掘整理曲艺作品,着力培养曲艺新人,增加曲艺演出场次……遂宁曲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清音著名表演艺术家卢国珍,不仅以纯正的音质、精湛的演唱获得了“清音皇后”的美誉,而且在古稀之年致力于后继人才的培养。其多年执教、培训的“圣水莲花”四川清音女子组合,先后唱响上海世博会、西安旅交会,入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周冠军赛,获得四川省广电系统第三届艺术节一等奖,成为了遂宁又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卢国珍谱曲的四川清音《妈妈的孩子回来啦》,先后获得四川省曲艺新作比赛音乐设计一等奖、全国曲艺作品征文音乐设计一等奖和巴蜀文艺三等奖;四川清音《争做四好少年》在2012年第六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
 
  四川著名雷棚表演艺术家袁绍成的传承弟子翟兴元,以高昂的创作热情和精湛的讲演艺术获得遂宁“故事大王”称号。2013年,翟兴元雷棚评书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年已七旬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胡儒辉,多年来一直自编自演金钱板,深入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其唱段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大奖。
 
  2012年,由市文化馆倾力打造,张麒君组织策划、参与编导的大型情景音乐剧《龙门阵》摘取四川省第十六届“群星奖”一等奖第一名的桂冠。
 
  市曲协会员李茜芝创作的《留守姐妹花》获文化部艺术中心、中国剧协艺术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一等奖。
 
  多年来,冯光荣、刘新尧、赵崇德、周光宁、陈晓铃、苟祖华、邓正洪等曲艺作家相继创作出一大批曲艺精品,在全国、省市级文化报刊发表作品5000多件,上演曲艺节目上1000个,获省市国家级奖项200多个。
 
  短短十年间,遂宁曲艺创下了全国六个“唯一”:唯一一个四川谐剧研究会、唯一一所少儿曲艺学校、唯一一座全国地级市的“中国曲艺之乡”、唯一一个获得“清音皇后”称号的会员、唯一一个四川清音培训基地、唯一有三位曲艺家担任省曲协副主席的市州。
 
  2012年,“中国曲艺之乡”的桂冠花落遂宁。遂宁,也由此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地市级“中国曲艺之乡”。
 
  未来,人民的艺术服务于人民群众
 
  2016年,在遂宁市委制定的“七大提升行动”中,大力实施“文化提升行动”,全面提高遂宁“文化自信”成为全市文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遂宁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遂宁曲艺又将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
 
  对此,遂宁市文广新局局长刘捷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在今后五年中,我们首先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新人。其次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新的工作方案。三是增强队伍,做强协会,积极做大做强“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四是立足本土,倾力打造精品力作,冲刺和争夺国家级“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和“牡丹奖”桂冠,确保遂宁曲艺走在全国前列。
 
  在这一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规划中记者看到,遂宁市曲协正充分利用遍布城乡的业余曲艺演出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乡镇、进农村院坝,传播曲艺知识,用优秀的曲艺作品营造浓郁的曲艺氛围;
 
  在省、市命名的遂宁四中、新盐市街少儿曲艺业余艺术学校内,专任曲艺教师正通过常设的曲艺教学课程,培养着青少年的曲艺创作、演出和欣赏能力;在其他各中小学组建的曲艺兴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兴趣小组观摩、演出和创作曲艺作品;遂宁市唯一高等院校——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专门选派了一批学生学习曲艺四川清音、扬琴……我市的曲艺培育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对竹琴、讲圣谕、莲花落等一些可能失传或已经消失的曲艺种类,抢救、发掘和研究创新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由市文联、市曲协组织的曲艺辅导老师,深入社区、机关、学校和乡镇,在努力发现、培养曲艺演出和创作人材,并进行一对一的培养和辅导;
 
  近3年来,全市财政拨款近千万元支持曲艺事业发展,有力促进了遂宁曲艺家、曲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
 
  遂宁曲艺,植根于生活,植根于群众。“中国曲艺之乡”,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送到了千家万户,送进了寻常百姓家!(杨俊 王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