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护航全市知识产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前端治理”+“末端执法”,全力构建“严保护”市场环境。一是对“恶意抢注之风”严防。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组织召开工作会和行政指导会,对本地10余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进行行政指导,坚决遏制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囤积行为,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非正常专利申请撤回率达86.5%。二是实施专项行动“严打”。深入开展“蓝天”、“春雷行动2023”知识产权护航子行动、“大运会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行动,会同市版权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检查。目前,检查商超、药店、展销会951个,发现违法线索26条,办理案件57件。
“内外联动”+“部门联动”,有效搭建“快保护”绿色通道。一是深化跨区协作机制。2023年4月,与重庆市江津区市场监管局签订《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就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协作等五方面加强合作,将两地8件高价值专利纳入重点保护名录,推荐“内江天冬”纳入川渝合作四川省第三批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二是整合联合执法力量。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跨区域执法,重点查处川渝名特优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专利和知名商标品牌侵权假冒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8次,共检查经营主体2662家次,查处商标案件27件,假冒专利案件13件,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案件11件。
“多元调解+司法确认”,着力打造“大保护”治理格局。一是建立健全“三合一”审判机制。深化完善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印发《内江市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目前已形成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共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34起,受理各类纠纷213件、执行案件13件,行政执法移送刑事司法案件6件,刑事司法移送行政执法案件2件。二是不断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指导2个县(区)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台《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意见》《内江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与仲裁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以个案推动类案”模式批量化解矛盾,将普法宣传融入调解全过程。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68件,涉案金额300余万元,成功调解34件,个案最高成功调解金额达6.5万元。
“打造硬件”+“提升软件”,积极优化“同保护”服务质量。一是持续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平台场地选址、项目申报及评审答辩等相关工作,目前该平台已纳入2023年省级知识产权重点建设项目,获得1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创新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通过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的方式,为全市21家知识产权重点企业提供创新发展诊断、知识产权分析、风险预警、专题培训等特色化VIP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涉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事项33件。
2023年2月,内江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市场培育。4月,内江首例专利行政裁决案件被评为“四川省2022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首次完成司法确认案件8件,极大节省司法资源,促成全市知识产权纠纷高效、灵活、低成本化解。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有效发明拥有量89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81件,同比分别增长27.9%、8.9%。全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23191件,较去年增长1254件,增长5.7%;驰名商标1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