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报恩寺,座落在县城之东侧,背依箭楼山,三面临江,据《龙安府志》记载,平武古代“地处边陲,界在氏羌”,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为镇抚边夷,明朝在平武设制宣抚司官衙。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龙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字廷璋,祖籍扬州府兴化县人),袭父继任土官佥事之职。据《敕修大报恩寺碑铭》记载,王玺“崇儒奉释,夙植善根”。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王玺借进京朝贡之机,以“古遗藏经无处收贮,思无补报"为由,"保障遐方,祝延圣寿为请”拟修建寺庙一所,上奏帝延。帝念其心诚,破例允之。王玺奉旨而归,便“爱竭资产,鸠工积材”,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破土动工,历经王氏父子两代,20年春秋,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乃告竣工。
全寺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一色楠木结构,一派宫式设计,融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为一体,集儒、释文化之大成。巧夺天工的转轮经藏,婀娜多姿的千手观音,千姿百态的龙,奇巧严谨的斗拱,色彩绚丽的壁画和一色楠木构造被誉为报恩寺“六绝"。报恩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罕见的建筑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旅游价值。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之杰作”。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基地、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