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 放心用⑪|订单三倍增长!自研技术为“翼”,无人机加速腾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都造 放心用⑪|订单三倍增长!自研技术为“翼”,无人机加速腾飞

2025-05-09 16:1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9日,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崭新的工厂内,一条条“成都造”工业无人机装备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眼下,这家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展现出了强劲增长动能。

企业首席技术官谢瑞强告诉记者,“凭借在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深化及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持续突破与创新,我们去年业绩实现了3倍有余的增长,今年预计还将实现大幅增长。”企业立足市场需求,创新技术、布局发展,订单量是其成果的直观展现。

工业无人机要在国防、公安、应急等领域广泛应用,对于产品安全可靠、智能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成都造”如何赢市场?

“收集痛点,聚力破解”

无人机凭技术“飞”向多元应用场景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纯自研。”谢瑞强介绍,“我们在智能控制、飞行器平台设计及制造、云平台等领域形成了核心技术优势,整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人机已交付至北美、南美、非洲以及中东、东南亚、中亚等地区。”

技术突破,如何发力?“收集市场需求、痛点,而后聚力破解行业用户的共性难题。”

“XC-150是一款油电混合动力的复合式固定翼无人机系统,拥有9-12小时的飞行时间和50Kg的有效挂载能力,适合大规模任务作业。”在公司展厅内,谢瑞强拆解起了这款“成都造”明星产品的设计巧思。

“飞机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便捷部署、便于使用,并具备适航级可靠性和高强度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支持多种类型的有效任务载荷单独或联合挂载。”他说,这意味着一架无人机就可满足航空侦察、消防、气象、应急通讯保障、物资运输等多种任务需求,进而降低使用成本。

“整体来说,我们的无人机设计理念更稳定、更安全。”谢瑞强说,产品主要包含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短距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智能自主任务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等无人装备系统,涵盖1kg-300kg量级,无人机谱系健全。

公司创立近10年,研发技术积累至今,现在正是“成都造”显身手之时。“技术层面,已经迈过了从0到1的阶段,现在迎来市场爆发,我们正从1向着100进发。”谢瑞强十分坚定。

“成都适合于创业创新”

供应链本地化配套优势显著

“作为工业级无人机链主企业,傲势科技见证了成都低空经济的快速崛起。”在谢瑞强眼里,“成都适合于创业创新。企业发展一直深度融入成都的产业生态。”

致力于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正在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场景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依托航空航天基础优势,聚焦低空飞行装备、低空智联网等赛道发力,获批中央空管委低空交通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工业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器等一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这家成都本土培育的工业级无人机领军企业,在技术研发、供应链协同等方面都形成了产业链联动。

谢瑞强细数道:“聚焦无人机关键技术研发,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一直保持深度合作,并与成都低空经济代表企业在飞控系统、航电设备等领域互补合作,从而降低研发成本。受益于本地航空产业集聚效应,企业供应链本地化配套优势显著,涵盖机体结构件、数据链、吊舱、地面站等。”

不久前,傲势科技宣布已完成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应用场景及全球化市场拓展。作为参与融资的机构之一,策源资本表示:“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投资傲势是工业无人机产业的重要布局,期望傲势作为主机企业,持续带动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百亿,未来有望形成更大级别的产业集群。”谢瑞强说,“我们将协同产业链伙伴,在适航认证、空管系统及全球化市场拓展等领域探索‘成都方案’。”他期待,未来与成都一起通过产业园区建设、政策扶持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能力。

【责任编辑:李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