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上新!无人机为农田做“CT”开“处方”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4-06-06 15:28:04 编辑:杨晓倩 点击:
仲夏时节,进入早稻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今日上午,在崇州市三江街道雷湾村200多亩水稻田边,安装电池、倒入颗粒肥料、轻按操作手柄,农机手一番熟练操作,植保无人机在原地升空,向着稻田飞去……

记者发现,这架植保无人机“不按常理出牌”,这边足量撒肥,那里却“偷工减料”。“施肥不均匀,无人机出故障了吗?”针对记者的疑问,崇州市万茂土地股份合作社“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舒星宇立马解释说,“它是装上了‘大脑’,正按照我们给的‘处方’,给稻田‘喂’定制的‘营养液’!”

无人机为农田做“CT”
施肥前先开“处方图”
记者正要追问,舒星宇打开电脑屏幕,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氮肥追施“处方图”。记者在图中看到,几百亩的田地呈现出深深浅浅不同的色块和色斑,不同的深浅则代表了不同的建议用肥量。这意味着哪块地“肥”、哪块土“瘦”,在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
“以前农户是靠自己在田间肉眼观察,哪里叶子黄了就是要施肥。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粗放,而且现在都是规模化种植,工作量大,容易看不准确。”舒星宇说,当下无人机植保是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方式,但无人机作业是平均用力,无法实现精准作业。适量的施用化肥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但如果不合理的施用不仅会造成减产,还会对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那要如何让无人机变“聪明”,实现智慧化作业?舒星宇告诉记者,合作社新引进一款与植保无人机配合的高精度光谱遥感小型无人机。在施肥前,多光谱无人机在空中对着稻田“扫一遍”,利用多光谱影像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稻长势信息,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等信息被汇总到水稻长势制图系统,就像“给农田做CT”一样,最后生成不同田块的施肥“处方图”,形成了对水稻长势的基本判断,比肉眼判断更精准。
最后,通过无人机系统的数据互通平台,把多光谱无人机“处方”装进植保无人机的“大脑”,就能实现无人机的自动变量精确施肥,让水稻获取生长需要的定制“营养液”。

每亩可以节约成本20元-30元
减“肥”和增效同步实现
“这套设备可以让我们巡田和田间作业变得更精准。”舒星宇告诉记者,靠人工施肥,一人一天最多5亩地,一台植保无人机一次可以装载10-15公斤药液,日作业面积达300-500亩。
“现在,加上多光谱无人机这套设备,种田还能更加节本增效!”据舒星宇介绍,靠着多光谱遥感无人机生成的“处方图”,上传数据给植保无人机进行变量施肥用药,精准施肥,植保无人机效率还能提高10%以上,预计每亩可以节约成本20元-30元,同时降低15%的肥料使用,“减肥”和增效得以同步实现。

“目前,这套设备还在试运行阶段,今年试点面积大概是1500亩。”舒星宇表示,自己很乐意见到无人机给当地带来的改变,“在我畅想未来农业的场景里,农田的生长过程都是自动化和机器人化的。”
“从‘靠天种田’到‘靠科技种田’,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园区几十万亩水稻种植,不仅为无人机装上“大脑”实现了变量施肥,AI人工智能种植水稻技术也已进入大田试验,未来,将有更多新农人手握“新农具”,种好“智慧田”。(粟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