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关干部变身为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不光是身份的转变,更要肩负起乡村振兴的责任。”去年9月,资阳市安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安亮对新派驻人员提出殷切期望。自去年驻村轮换以来,该县人大派驻红门村工作队把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时刻保持为民情怀,在农村广阔天地有了更多新的作为。
道路焕新颜
铺设幸福路
“明天路面开始浇筑混凝土,要有2名人员监督施工,尽量在月底以前把路修完。”去年10月底,驻村第一书记吴军刚从施工现场返回村委,便紧锣密鼓地与项目方交涉水泥和砂石的材质选用;交涉完还不行,还要选用懂项目、敢直言、品行好的人上一线监督。
刚到红门村时,驻村工作队便了解到,村里多个社的村道尚未硬化,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去年9月,3.42公里的道路硬化项目入场,然而,修路过程却是一波三折。有人反映混凝土材质不达标、路旁边水渠被堵塞易积水、有村民强行阻挠施工……如何修好这条路成了新任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件大事。为寻求解决途径,吴军向专业人员请教混凝土的最优材质和比例搭配以及路面排水方案;和施工方多次据理力争,最终施工方同意了村里的方案。有村民担心修路堡坎影响房屋安全阻挠施工,他组织村干部和邻居上门入户,详细解释施工的必要性和有利性,并在沟通过程中结合村民意见,与施工方商议对施工细节作出调整,最终方案赢得了该户村民的认可。
驻村工作队现场与施工方交涉村道建设混凝土材质选用
经过近二个月的道路改建,一条条崭新的村道路已初见雏形。“盼了好多年,这个路终于修好了。”看着眼前的道路,今年71岁的村民姚永光笑着说道。
驻村半年来,吴军心里每天都盘算着“事儿”。“这些事,一直是村民关注的大事。”他这样看待身份的变化,“搞砸了,不仅丢自己的脸,也丢整个人大机关的脸。”
农网升级
“电”亮村民新生活
“吴书记,我们社的电网到底好久来改?”在村办公室,社长刘利文焦急地询问吴军。村里不少地方电杆及线路老化严重,有的超过30余年,有的线路无电杆、用竹竿支撑,线路经常断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群众改电呼声强烈。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看到村里电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驻村工作队的3名小伙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他们立刻将这一情况上报县人大常委会的相关领导,请求利用挂联部门的资源优势帮忙解决。得知这一情况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安亮多次与供电公司商议并确定改造事宜。2023年10月,红门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改造中,县人大驻村分管领导罗亮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察看改造进度、帮助处理问题。有村民怕新电杆影响房屋安全,驻村工作队就与施工队协商更改电杆方位;施工队人手不够,工作队就帮忙联系村里的劳动力来帮忙;原线路设计不合理,工作队与供电部门一道现场察看并调整方案……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该项目实现投资60余万元、新立电杆43根、新建线路3.3千米、新装配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改造后,红门村电力线路整齐规范,供电充足。
“多亏了县人大和新来的驻村工作队为我们争取的电网改造项目,灯亮了、生活也更幸福了。”村民江帆经常为驻村工作队竖“大拇指”。
帮困送温暖
真情暖人心
“谢谢你们,把我妹妹从悬崖边拉了回来。”看到工作队,陈娇连声向大家道谢。
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陈娇的妹妹陈发清是个孤儿,2021年她和丈夫外出务工,开始有了稳定收入。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返贫致贫风险逐渐消除,经入户调查、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批准,陈发清的低保也随之取消。
但幸运女神并没有眷顾她。2023年,陈发清做了眼睛手术,花光了所有积蓄。更多的打击接踵而至,术后她因视力不佳失去了工作,丈夫也选择了离开。听到村民反映后,吴军立即来到陈发清家中,核实具体情况和细节:无积蓄,离婚后失去了唯一收入来源,1个孩子还在上学,生活难以为继。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吴军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村里,再上报镇党委。经镇村两级再次入户核查,将陈发清一家再次纳入防止返贫监测,落实低保兜底政策。除此以外,还积极为她争取医保参保资助……让这个困难家庭再次享受到党和政府温暖的阳光。
自去年9月以来,驻村工作队结合实际情况,瞄准低收入、易返贫家庭、低保户、突发困难户,认真入户核查。针对新纳入的5户监测户,会同村“两委”制定帮扶计划,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低保、临时救助等多种措施,切实提高收入、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还积极争取政策,解决21户群众用水困难;动员机关干部职工采取“以购代帮”,销售各类农产品7000余元;邀请镇党委领导、镇卫生院医生开展禁毒和健康知识宣讲,提高村民的法治和健康意识。
驻村工作队为群众宣传乡村振兴政策
“到红门村,就是红门村人,就要真心实意为红门村谋发展。”“村民脸上幸福的笑容,和我们闲聊的家常、热情的招呼,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对于半年的成绩,工作队员这样说道。(汪思全 潘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