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农业农村局助力胜利村走出“三联兴村”之路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6-18 11:25:47 编辑:苏仁胜 点击:
高县文江镇胜利村曾经是一个无支柱产业、无开发资源、无集体经济的城郊“三无”贫困村,2017年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近年来,高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下沉力量,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指导胜利村充分整合有限资源,强联合、重合作、建机制,着力人、地、钱效益最大化,走出了一条联心促善治、联手促发展、联合促振兴的“胜利”之路。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03.2万元、净收益53.6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8元,位居全县前列。
村民联心:突出“三措并举”,推动“四力聚合”,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善治之路
针对城郊村人员杂、问题多、治理难的特点,坚持共建共享理念,聚合村“两委”组织力、政策推动力、城镇辐射力、村民内生力,建立多元化、协同式的社会治理机制,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实行“干部包小组小区、党员包聚居点楼栋、群众包住所”的“三包”制度。定期召开分片、分栋居民会议,集中讨论片区、楼栋的各类问题治理,先后解决民生问题28个,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二是创造安心、安稳、安逸的“三安”环境。为了让585户各村迁来安置点的村民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胜利村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做到200米内有学校、医院、银行网点、农贸市场,让小区居民住得安心。强化后续产业扶持,与高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对330余名村民开展了汽车维修、装修设计、工程建设等专业培训,与企业联动定向录用和向外输送,常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80余个,提供季节性就业机会2000余个,确保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让村民过得安稳。强化自我服务,组建12人的连心服务队,为小区居民提供水电气费代缴、生活物资配送、水电维修维护、治安巡逻管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让村民住得安逸。三是开展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管理。制定“九要九不要”村规民约,组建居民互助会,对村民实行“三治”积分和“红黑榜”管理,通过正向激励和负面影响清单,塑造以居民自治为主体的社会治理体系,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提高了村民自治的参与度。已累计开展积分评比8次,村民得到的积分奖励200-800元不等,在爱心超市累计兑换商品价值24万余元,对弘扬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家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村村联手:突出“三资共融”,推行“四化运营”,走出一条集体经济“1+1>2”的发展之路
充分发挥城郊村的区位优势,利用全市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全镇增减挂居民安置小区建设人口聚居、资源重组、空间转换的要素配置,与本镇曾经以煤矿产业为主的经济强村得狼村联手,将本地资源、既有资产和他村资本进行有机整合,以股份合作形式,成立高县创源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抱团发展,迈出转型创新发展坚定步伐。目前,创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独立运营,公开招聘经理人,实行“基本工资+收益提成”,采用运营市场化、经理职业化、财务专业化、管理制度化“四化”运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了“1+1>2”的可喜成效。一是实施城郊水乐园休闲旅游项目。积极对上争取,撬动社会资本、银行贷款等各类资金1150万元,利用本村龙洞天然优质水资源,实施城郊水乐园休闲旅游项目,建成占地70余亩的龙源溪水乐园,经营亲子乐园、水寨、冲浪池、游泳池、漂流等项目,解决了6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2023年实现营运收入102万元,净收益22万元。二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引县属国有企业采取“集中流转—土地整理—规模经营”模式,规模流转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152亩,轮作套作“鲜食玉米+大豆+季节蔬菜”高效农业,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实现“一地多季、一地多用、一地多种、一地多金、一年多收”的目标。配套建成12600立方米的“胜利冻库”,在满足本村需要的同时开展对外租赁服务,目前正在招引有需求的公司开展合作,协议达成预计可增加年收益50万元以上。三是盘活闲置资产。修缮改造闲置村活动室2处、代办代管代租闲置房屋24间,招引茶叶加工企业入驻,通过提供租赁、购物、停车、物管等服务,实现年收入租金4万元。四是提供便捷服务。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资产,开办260㎡的“爱心超市”,利用捐赠平台,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目前,爱心超市依托“心连网”开展积分运行,月平均营业额达14万元。加强对易地搬迁和增减挂钩两大居民聚居点小区管理,组织服务队伍为585户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务,让小区居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通过村村联手,取得了“资源共享、资金共用、资产共融”的明显成效,既规范了小区管理、提升了社区服务,又促进村集体年实现营收40余万元,净收益4万元以上,安置急需就业群众10余人。
村企联合:突出“三种模式”,发挥“四轮驱动”,走出一条独具川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引导该村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成功探索“引凤发展”“嫁接发展”“飞地发展”三种拓延模式,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四轮驱动”活力彰显,走出一条独具川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搭台服务招商兴业“引凤发展”。村集体公司利用协调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对外招引企业,让企业轻资产“拎包入驻”。已招引高县虹光角雕工艺品厂入驻运营,解决就业岗位55个,村集体公司年租赁收益13万元以上。村集体公司强化低效用地连片重组,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前提下,规模流转土地720亩入股2家企业,让涉地农户年增收2000元。二是合伙联营借力兴业“嫁接发展”。村集体公司和德康公司按各50%股份共出资80万元,联合建设2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养鸡场,年存栏肉鸡3万只,实现年营收120万元,净收益8.8万元。三是龙头引领外延兴业“飞地发展”。黄草坪是“妈妈爱喝的茶——黄金芽”基地,是国家4A级规划景区。胜利村积极与相邻的凉村社区商议以当地土地入股占20%,创源公司投资入股占29%,由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云州茶业占股51%,建设1000亩黄金芽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周边2000余户茶农发展黄金芽5000余亩,茶园即将投产,园区初具雏形。同时,还抱团开发民宿、康养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收益未来可期。该村负责人表示,今后胜利村将继续探索村民联心、村村联手、村企联合的多种路径,不断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高县农业农村局 严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