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南溪:“90”后青年的返乡养虾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4-26 17:19:36 编辑:苏仁胜 点击:
“小龙虾烹饪方式有很多,我们四川人口味相对比较重些,喜欢吃的主要是麻辣、蒜蓉、油爆、辣卤等味道,油焖蒜蓉要多放鲜花椒……”在南溪区刘家镇开元村,虾农刘孟高只要聊起小龙虾,总是口若悬河。从“食虾”到“识虾”,“90”后青年刘孟高怀着一腔热血,放弃大城市的筑梦之路回到家乡,走上了他的稻虾养殖之路。
返乡创业,稻田养龙虾
“在大城市从事建筑工作,虽然收入高,但是离乡背井的,无法照顾家庭,始终不是长久之计。”2022年,在外从事建筑行业,已经小有成就当了包工头的刘孟高看到夜宵店、大排档的小龙虾销售异常火爆,纠结了许久的心豁然开朗,如果回乡养小龙虾,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岂不两全其美。于是,刘孟高与家人商量后,果断结束在大城市钢筋水泥中穿行的生活,回到了家乡。
“能找到满意的养虾场地,还要感谢陈弟秋。”据刘孟高介绍,他的回乡养虾路其实一开始并不顺利,看了好多地方,不是水源不好,就是不能连片,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养虾场地。正当刘孟高一筹莫展之际,村委会副主任陈弟秋找到他,开元村三社河边稻田因为河水涨落不定,稻谷收成时好时坏,但因为是基本农田不能更改性质,正好可以试试发展稻虾养殖。
实地看完,说干就干。在开元村村委会的支持和协助下,刘孟高压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随即着手流转了河边五十亩稻田,借泥河“活水”,开始了生态稻虾养殖。
一田双收,干田变“甘”田
“他回来我们周边村民可受益不少,近两年天都比较旱,周围栽秧子育苞谷基本靠那个稻虾基地的水保障,春耕基本不用为水发愁了。”谈起刘孟高,正在喂鸡的张兴国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暮春时节,站在开元村三社路边放眼望去,一排排田埂守护着一弯弯水田,稻田里水波微漾,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再过几天,水稻秧苗将会陆续移栽到虾田内。”据刘孟高介绍,他一共流转了50亩稻田,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再生稻收成也不高,但是虾苗却能投放三季。“稻虾共生”模式,有效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经济收益相比单一的水稻种植,能提高3倍左右。
“2023年,我的稻虾养殖收益大约有10万元。今年的目标主要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多元化拓展销售渠道,发展龙虾垂钓体验服务。”目前,刘孟高依托龙虾养殖基地,开辟了新的营收赛道——以“活水养殖”“生态养殖”为吸引点,面向游客开展龙虾垂钓服务,20元每斤的生态稻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垂钓的快乐。
联农带农,开辟致富路
“稻虾基地新推出了钓虾项目,周边农户也跟着沾了光。”开元村副主任陈弟秋说,现在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家里饲养的土鸡、土鸭很多,蛋也不少,但销路是个问题。自从刘孟高推出龙虾垂钓服务后,很多来钓龙虾的游客都会顺便买点农产品回去,周边农户的土特产也打开了销路。
“我现在年纪大了,外出务工难得折腾,平时就在家种地,基地需要人的时候就来帮忙,一天能有百来块钱的收入,日常开销还是不愁的。”开元村三社群众刘翠云告诉笔者,她偶尔在刘孟高的稻虾养殖基地帮忙,每年也能有2000多块钱的额外收入,生产和务工两不误。
“稻虾养殖这个项目比较成功,既能为周边农户提供临时务工岗位,又能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还能保障春耕稳定供水,刘孟高挣了钱,群众也跟着有收益,大家都高兴。”陈弟秋高兴地说。
前景可待,未来亦可期
“虽然目前我的稻虾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也很小,但我相信发展前景肯定是好的。”对于未来,刘孟高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动,刘孟高的稻虾养殖初步取得了成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也让不少观望的群众看到了乡村产业和小微项目的向好态势。
未来,刘孟高想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资金以后,进一步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稻虾养殖产业,同时通过农文旅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一个集特色餐饮、休闲垂钓、农业观光为一体的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郑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