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④丨成都紧跟“绿色低碳”浪潮,为工业发展注入“新”力量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4-25 10:02:31 编辑:杨钞淋 点击: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3月,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25年,成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42%左右,到2030年提升至45%左右,将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还将全面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锂电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如今,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成都一直紧跟时代浪潮,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通过科技创新走在前列。
“新三样”市场,动能充足增长迅速
2023年我国的电动载人汽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近30%,合计出口金额达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也让中国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门关键词。
在四川,“新三样”出口在2023年同样跑出46.7%的增长率,而成都作为以全球制造业中心城市为目标的中西部制造强市,在“新三样”领域的高速增长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都是全国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
在成都的街道上,超630万辆汽车川流不息、日夜奔忙,勾勒出城市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其中,成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2023年达63.3万辆,位居全国城市第六。
在生产制造方面,2023年成都一年生产超8万辆新能源汽车,比2022年增长近一倍。
在销售端,2023年,成都新能源车销量222465辆,居全国第五,同比增长34.51%,2024年1-2月成都新能源车销量34557辆,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64.5%。

图片来源:成都发展改革
在此过程中,成都的新能源汽车也“走向海外”打开销路。成都大运汽车的整车产品和汽车零部件陆续出口欧洲、中亚、拉美、东南亚、中东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能源车占比最大;重汽成商“牵手”希迪智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拿下了一笔来自蒙古国的新能源车订单;东南亚地区新能源车需求高速增长,中国新能源品牌在菲律宾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去年6月,成都市发布的《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中提到,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升级,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跻身世界汽车产业第一梯队,具备在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中占据制高点、赢得主动权的实力。成都市将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产业建圈强链为抓手,打造创新策源一流、生态要素富集、能源发展领先的世界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产量达25万辆。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锂电池和光伏市场上,成都企业的增长成绩也同样优秀。
成都也是西南锂电池产量最大的区域之一。早在2021年成都的锂电池规划产能达200GWh以上,超过当时全国产能的20%。2023年,成都市锂离子电池产量再次增加35.5%,计划到2025年,力争锂电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与此同时,通威集团首次迈入世界500强行列,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并且其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光伏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在广阔的市场机遇下,近年来,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巴莫科技、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格力钛等锂电产业重大项目先后落地成都,产业链条持续做强。
创新驱动,新技术抢出竞争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寿命长、安全性高、高倍率快充等关键技术提升都能为其在新能源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投资成都
位于成都金堂的巴莫科技突破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正极材料-高镍材料的产业化技术,打破日韩长期以来的垄断,在它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流程24小时不间断运转,每天可以下线200吨正极材料;在龙泉驿区的中创新航,这里的汽车锂电池电芯循环寿命达15000次,满足汽车一天一次充放电40年安全可靠的运行要求;宁德时代落地新津的宁德时代(成都)新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将继续围绕新能源开发利用、动力电池、新型储能、零碳交通等领域进行创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产品示范应用。
除了发力“新三样”等新能源产品制造,成都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做法还有许多,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优化能源结构,结合技术创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清洁能源产业聚链成势,抢抓发展机遇。
氢是一种完全清洁的能源,也是西南地区除风、光、水外正大力发展的新型可再生能源。
近年来,成都市积极布局氢能等新型储能新赛道,推动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中国“绿氢之都”。
当下,成都正利用四川省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发挥积极作用。
2023年,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10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多项氢燃料电池核心产品的自主开发及批量示范应用,最新研制出国内输出功率最高、储氢容量最大的燃料电池配电车、高可靠长寿命200千瓦燃料电池堆、高性能T30系列膜电极等三款产品。在郫都区的东方氢能产业园,10家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企业入驻,签约引进16个国内外合作项目,链条化、集群化、高端化的氢能产业生态链正逐步形成。

图片来源:成都科技
在新都区,国际头部的清洁能源企业厚普氢能装备产业园建设也如火如荼,企业自主研发的多项氢能加注设备关键部件率先打破了国际垄断,厚普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建立起企业发展的“护城河”,成为了国内首创箱式LNG加注站解决方案和国内首家LNG箱式无人值守设备出口的清洁能源服务商。
强链补链,政策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在2023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中,绿色低碳生态圈是8个产业生态圈之一,承担起捕捉前沿技术和热点赛道主攻重点产业链,推动成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培育6家以上百亿级链主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
当下,成都市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工厂等优秀案例频频涌现,为各产业链树立起绿色发展标杆,不过仍面临绿色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新能源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较少等问题。针对氢能领域关键材料、燃料电池、储运技术等规模化应用等重点难点,还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孵化链上优质企业,链主带头,加快引链补链强链和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1月,成都市经信局发布《成都市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制造、推进能源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发展……其中在涉及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发展利用时提到:给予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运营补贴,最高可达1000万元,支持绿电制氢、加氢站建设补贴等,最高可获得1500万元。
近日,成都市经信局制定了《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及推广应用政策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放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区通行限制,完善氢燃料电池使用各方面的10项具体措施、为生产企业提供产销奖励资金、也给予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运营单位一定补贴。
据悉,成都计划到2026年,力争全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带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力争建成各类加氢站20座(含制氢加氢一体站5座),形成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规模相匹配的加氢站基础设施网络。
绿色能源推动绿色工业发展。接下来,成都市还将继续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积极抢占未来新赛道、形成新质生产力。用绿色低碳理念,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打响“成都智造”品牌,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杜灿 张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