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嘉陵:路畅民富产业兴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6-18 08:38:55 编辑:杨仁昌 点击:
“小黄车”行驶在农村道路上
盛夏时节,山野满目苍翠。在嘉陵大地上,一条条整洁平坦的农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串起沿路风景,助力产业发展。
近年来,嘉陵区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772.492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有效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服务产业 高质量建设农村路
一路通则百业兴。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不仅方便群众出行,也让产业得到持续发展。
在双桂镇三龙场村,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让这里的桑茶、花椒、猕猴桃“走”出村落,全村年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一条条产业路串起嘉陵区(茶)桑现代农业园区内的观光平台、产研中心,引得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在嘉陵区(茶)桑现代农业园区内,成片的桑树宛若桑海,道路蜿蜒其间,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有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就有了发展的底气。”三龙场村村干部介绍,路网的建设,带动了村里经济发展,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嘉陵区(茶)桑现代农业园区共修建产业道路8公里,同时依托良好的桑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培育了尚好茶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全区年产春桑茶、霜桑茶、桑叶粉近2000吨,总产值4.26亿元。
以路富人,以路促业。嘉陵区农村公路将一个个产业园区相连,与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同频共振,助力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全区建成河西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西河流域桑茶基地、大通至一立果林基地等大型产业基地,产业道路里程达200余公里。
据了解,嘉陵区遵循“公路围着产业转,产业围绕公路布”的原则,加快推进产业路、美丽乡村示范路建设。如今,互联互通的道路交通网络,助推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添彩,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严管细护 建立三级养护管理体系
一条好路,三分建、七分养。近年来,嘉陵区积极推行“建、管、养、运”一体化联动式管理模式,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保障了全区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
6月13日,在嘉陵区安平公路养护站,各类大型养护机械一应俱全,队员们正在为道路夏季养护作业做准备。
“为了解决建得好却管不好的问题,我们以‘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为原则,强化区公路局养护站、乡镇和村委养护职责,建立县、乡、村三级养护管理体系,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嘉陵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县级以下的乡道和村道由乡镇和村委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让当地群众参与其中、共建共享。近年来,全区三级养护管理体系逐渐成熟,管养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境内公路实现了晴雨无阻。
据了解,为全力提升公路服务水平,保持道路安全畅通,嘉陵区成立农村公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行“路长制”;积极完善农村公路制度体系,出台了《嘉陵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做到有路必养。目前,全区有区级公路养护站9个,设有专职道路养护工人28名,劳务派遣道路养护工人12名,主要负责农村地区省道与县道的养护工作,同时配备有专业化应急抢险养护设备20余台,确保农村公路有人监管、有人维护。
运营升级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嘉陵区各场镇和村落之间,一辆辆“小黄车”搭人载物行驶在畅通的公路上。群众从往日风里雨里等车,到如今的家中预约叫车、家门口抬脚上车,出行条件的不断改善,得益于“金通工程”的实施。
作为全省“金通工程”首批试点地区,嘉陵区构建了6条“金通工程+农业”融合服务线路,3条“金通工程+旅游”精品服务线路,有效提升了嘉陵区农产品运销效率和旅游景区的通达性,为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针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出行时间不定的特点,我们及时优化调整线路布局,采取设置招呼站和预约响应服务等方式,提供农业服务专线、旅游服务专线等,有效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嘉陵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区有农村客运车辆224台,其中班线车辆157台,片区经营车辆和预约响应式服务车辆67台,乡镇客运站、招呼站(牌)已完全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建制村,“金通工程”全面达标,农村客运取得长足发展。
据了解,嘉陵区将政策优惠补贴纳入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促进城乡公交(乡村客运)发展等,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农村公路支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如今,一条条乡村路四通八达,一辆辆“小黄车”穿梭其间,不仅方便村民出行,还将特色农产品带出了村、带进了城,有力助推农民增收、产业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任诗韵 赵煜)